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吏,政教① 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恶贼,将亨②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迄,因白曰:“属③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乃今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④。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
【注】①政教:政令规章等。②享:同“烹”,煮.③属:刚才。④苏:苏醒。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平 弟 仲 为 贼 所 杀 冒 白 刃 伏 萌 身 上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母欲还取之( ) ②食母毕 ( )
③贼乃敛兵止 ( ) ④萌伤甚气绝 (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②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贼人的反应,用意何在?
你认为刘平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述(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 ②
文言文阅读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 晓雾将歇()② 能与其奇者()
③ 念无与为乐者() ④ 但少闲人()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写一句有关“月”的古诗文:,。
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意思?“闲人”真“闲”吗?
阅读《<论语>十则》,完成小题。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⑶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⑷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⑹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⑻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⑼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传不习乎(4)死而后已翻译下列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态度决定高度。本文⑸⑹⑺则主要讲学习态度,请联系学习实际,任选一则,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我选第()则
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身养德乃成才之本。文中有许多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根据材料链接①或②从原文中选择一则相应的修身格言,摘抄下来并谈谈你的感悟。
材料链接:
①2011年8月1日,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女特警部队特技表演:头破砖头。一个女特警经过四次试做,第五次终于成功。她的壮举感动了全场观众。
②东晋大臣庾亮,他骑的马里有一匹很凶,有人让他卖掉。庾亮说:“我卖它就会有人买它,那样也会伤害它的新主人,难道因为这匹马对自己不安全,就可以嫁祸他人吗?”
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
A.念念有词 | B.心无杂念 | C.念念不忘 | D.念过大学 |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欣然起行欣然:
(2)遂至承天寺遂:
(3)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
B.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
C.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
D.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
附加题
鸣机夜课图记(节选)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3分)
(1)苦儿幼不能执笔
(2)毕陈左右
(3)旋复持儿而泣曰用“/”符号为文中划线句断句
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3分)
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C.苔痕上阶绿 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
D.可以调素琴 |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文章从、和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根据文意填空)(3分)
翻译句子。(3分)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夹叙夹议,不但有观点,有论证,而且在论证过程中还简要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内外的情景。 |
B.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作者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也是作者消极情绪的反映。 |
C.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