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王羲之《兰亭集序》)
(3)四十三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 ,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5)细草微风岸, 。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皓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薄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诋、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就:到任。 |
B.诏书切让。让:责备。 |
C.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躬:亲自。 |
D.所犯无状,干暴贤者。干:干预。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咨乃谢病去 | B.令敦煌曹皓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令行禁止 |
C.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 | D.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
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吾与汝毕力平险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
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薄殓素棺。
A.①③⑤ | B.②③⑥ | C.①④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
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
C.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帝迎候而未加停留。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 |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殡法。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曹①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可与俱。”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不视其太守。
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谓户郎曰:“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户郎为呼太守。太守来,望见王先生。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对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王先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太守曰:“诺。”
召入,至于殿下,有诏问之曰:“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叩头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也。”武帝大笑,曰:“於乎②!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安所受之?”对曰:“受之文学卒史。”帝曰:“今安在?”对曰:“在宫府门外。”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
传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掾曹:官府属官的名称,因分曹治事,故称。②於乎:呜呼。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诣:往,到 |
B.是自誉自伐功伐:征伐 |
C.王先生徒怀钱沽酒 徒:只,仅仅 |
D.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拜:任命,授予官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自请与太守俱 ②夫人之相与 |
B.①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②齐彭殇为妄作 |
C.①各任之以其能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D.①安得长者之语而称之②余之力尚足以入 |
下列语句分别表现王先生的“说话艺术”和“不羁个性”的一项是
A.①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 ②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 |
B.①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 ②吾有益于君 |
C.①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 ②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
D.①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 |
②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召见北海太守,王先生以“我对你有好处”为由随行,太守答应了他。 |
B.王先生到京城后,每天喝得烂醉,甚至都不去看望一下北海太守。 |
C.北海太守把自己的治理之功归于汉武帝,汉武帝猜到是别人教他这样说的。 |
D.王先生教北海太守说谎话,没想到却弄了个官做,可见汉武帝的做事轻率、随意。 |
文言文阅读
酒泉烈女庞娥亲者,禄福赵君安之女也。君安为同县李寿所杀,娥亲有男弟三人,皆欲报仇,寿深以为备。会遭灾疫,三人皆死。寿闻大喜,请会宗族,共相庆贺,云:“赵氏强壮已尽,唯有女弱,何足复忧!”防备懈弛。
娥亲子淯出行,闻寿此言,还以启娥亲。娥亲既素有报仇之心,及闻寿言,感激愈深,怆然陨涕曰:“李寿,汝莫喜也,终不活汝!焉知娥亲不手刃杀汝,而自侥幸邪?”阴市名刀,挟长持短,昼夜哀酸,志在杀寿。
比邻有徐氏妇,忧娥亲不能制,恐逆见中害,每谏止之,曰:“李寿,男子也,凶恶有素,加今备卫在身。赵虽有猛烈之志,而强弱不敌。愿详举动,为门户之计。”娥亲曰:“父母之仇,不同天地共日月者也。李寿不死,娥亲视息世间,活复何求!今虽三弟早死,门户泯绝,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夜数磨砺所持刀讫,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家人及邻里咸共笑之。娥亲谓左右曰:“卿等笑我,直以我女弱不能杀寿故也。要当以寿颈血污此刀刃,令汝辈见之。”
遂弃家事,乘鹿车伺寿。至光和二年二月上旬,于都亭之前,与寿相遇,便下车扣寿马,叱之。寿惊愕,回马欲走。娥亲奋刀斫之,并伤其马。马惊,寿挤道边沟中。娥亲寻复就地斫之,探中树兰,折所持刀,寿被创未死。娥亲乃挺身奋手,遂拔其刀以截寿头,徐步诣狱,辞颜不变。时禄福长汉阳尹嘉不忍论娥亲,即解印绶去官,弛法纵之。娥亲曰:“仇塞身死,妾之明分也。治狱制刑,君之常典也。何敢贪生以枉官法?”乡人闻之,倾城奔往,观者如堵焉,莫不为之悲喜慷慨嗟叹也。
守尉不敢公纵,阴语使去,以便宜自匿。娥亲抗声大言曰:“枉法逃死,非妾本心。今仇人已雪,死则妾分,乞得归法以全国体。”
凉州刺史周洪、酒泉太守刘班等并共表上,称其烈义,刊石立碑,显其门闾。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皇甫谧《烈女传》,略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闻寿此言,还以启娥亲启:禀告 |
B.岂可假手于人哉!假:借助 |
C.(李寿)防备懈弛懈弛:松懈 |
D.及闻寿言,感激愈深感激:感谢,激动 |
下列六句话分为两组,分别表现娥亲“烈义”一组的是()
①李寿,汝莫喜也,终不活汝!
②阴市名刀,挟长持短,昼夜哀酸,志在杀寿
③李寿不死,娥亲视息世间,活复何求!
④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
⑤与寿相遇,便下车扣寿马,叱之
⑥乞得归法以全国体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⑤ | D.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寿是一个横行乡里的恶霸,从他身上可以推知当时社会上的地主恶霸嚣张跋扈到了何等程度。 |
B.李寿聚族相庆,激发了娥亲将内心的伤痛变成复仇的愤恨,并付诸行动;文中详细描写娥亲决斗李寿前的准备,这是为下文蓄势。 |
C.本文将娥亲杀李寿的过程写得惊心动魄,酣畅淋漓,一个刚烈女子的性格便突显在读者面前;语言简练,情节起伏波折。 |
D.文章中还写到了福禄长“解印绶去官”和守尉要娥亲逃匿等情节,揭露了当时官吏徇情枉法的阴暗面。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寿,汝莫喜也,终不活汝!焉知娥亲不手刃杀汝,而自侥幸邪?
答:
。
(2)乡人闻之,倾城奔往,观者如堵焉,莫不为之悲喜慷慨嗟叹也。
答: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每题3分)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壁,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谓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今吾秦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然贫,无因以进。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为我阴奉之。”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城!”
(《史记张仪列传》节选)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而楚相亡璧丢失 |
B.因而数让之曰谦让 |
C.始吾从若饮你 |
D.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使……为难 |
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始速祸焉 |
B.此在吾术中而不悟/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
C.故召辱之,以激其意/且以一璧之故而逆强秦之欢 |
D.张仪既相秦,为文檄告楚相/何以汝为见 |
下列各项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 |
B.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 |
C.惠王以为客卿 |
D.子毋读书游说 |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相怀疑张仪并拷打他,张仪并没有怀恨在心,反而提醒他应该注意防范秦国进攻他的国家。 |
B.苏秦和张仪是老同学,最初苏秦帮助张仪求得秦国的职位,是为了让他帮助自己保住“合从”的结果。 |
C.对于苏秦的帮助,张仪表示理解,并且同意在苏秦在世的时候不取赵。 |
D.张仪为人能屈能伸,明晓形势,其才能并不象他自己谦虚的那样在苏秦之下。 |
翻译下列语句
(1)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8—14题。(12分,每小题3分)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亲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之归之。至于行动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几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
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① ,举进。见楚使,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②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史记·陈丞相世家》)
[注]①太牢具: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②恶草具:粗劣的饭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 |
B.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 |
C.行功爵邑,重之爵:封爵 |
D.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捐:捐献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土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
B.![]()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
C.![]() 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
D.![]()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④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⑤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⑥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A.①②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④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的疑心。 |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
D.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