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教育投入、科技国际竞争力排名情况表

国家
美国
法国
英国
德国
中国
人均公共教育投入(美元)
2684
2161
2100
1422
42
科技国际竞争力排名(位次)
1
4
14
3
20

材料二:“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与各行业跨界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并创造新产品。现代科技的标志之一——互联网,就像点石成金的魔杖,不管“加”上什么,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
互联网+传统银行=支付宝、余额宝;
互联网+传统交通=嘀嘀打车、快的打车;
……
材料三: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向我们传递出什么信息?
(2)通过“互联网+”带来的神奇变化得出我们所学哪些结论?(至少三点)
(3)材料三中屠呦呦的事迹,对我们青少年立志成为创新型人才提出了哪些要求?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优秀文化我们传承
【领略•中华文化】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上的讲话强调:优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1)举2个你所了解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例子。
【品读•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请你谈谈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传承•优秀文化】家国情怀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家规祖训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好家风,我传承”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3)写出值得你骄傲的家风和传承家风的具体行动。

关注发展·承担责任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中你获取到了什么信息?
(2)要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必须()
①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②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中分配方式并存
④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请你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共同富裕就是同等富裕,同时富裕。()
②我国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4)请你为精准脱贫出两个金点子?

知识梳理·学会学习
阅读2014—2015学年初中版《时事》第2期《法治护航中国》一文中的有关段落,结合所学知识问答下列问题:
(1)第21页第3至7自然段(但“法治中国”建设……铭刻在公民的心里)这部分内容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建设“法治中国” 体现了九年级课本中提到的什么治国方略?这一治国方略的要求是什么?
(3)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只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对此,我们每个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

广东省某初中学校为学生制定了一份《初中学生安全公约》,针对初中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发展需要,从与人交往的安全、活动或运动的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以及人身安全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初中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以下为公约的部分内容。

与人交往的安全
活动或运动的安全
交通安全
人身安全
1、不随便约见网友;
2、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3、
……
1、体育课之前先做准备活动;
2、剧烈运动后要做整理运动,不能立即坐下来;
3、
……
1、不闯红灯
2、骑单车不能载人
3、
……
1、知道110、119、120等常用求助电话;
2、出门要结伴而行,减少单独外出、夜出晚归。
3、
……

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把①、②、③、④空格处补充完整。
(2)该初中学校制定《初中学生安全公约》说明了什么?
(3)你认同该校制定的该项《初中学生安全公约》吗?说说你的理由。

材料一: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材料二:研究人员将一只身体健康的小老鼠扣进水里,结果小老鼠可以在水里存活的极限时间是7分钟左右;研究人员又将另一只身体健康的小老鼠扣进水里,在老鼠挣扎到6分钟时把它救起来;过了几天,研究人员又将这只被救起来的小老鼠再次扣进水里,结果这只老鼠竟然在水里挣扎存活了25分钟。
材料三: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蒙田说:“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的实验结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结合三则材料,说说我们如何做才能让生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