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到处都是各种颜色的树木花草,散发着各种气味。大树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顶梢。它们从槭树延伸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shǔ)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莽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kàn)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桐(tóng),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pì)美。
丛莽中无数的动物,更给这个世界带来 力和生气。在小径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可掬(jū)的小熊,在树下蹒跚;群鹿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踯(zhí)躅(zhú);黄嘴的绿鹦鹉、绿啄木鸟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里达茉莉上熠(yì)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叫。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guō)噪:鸟喙(huì)啄击橡树干的笃(dǔ)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zā)咂声;潺(chán)潺的流水、啁(zhōu)啾(jiū)的小鸟、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鸠———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guǎng)的和谐。如果一阵微风吹进这深邃的丛林,摇动这些飘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玫瑰色的生物混杂交错,使所有的色调融合为一体,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多么奇伟的声音!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是无法体味的。
东岸的风光是怎样的?作者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
说说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植物)?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
。
说说这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动物)?这些景物都各有什么特点?
。
内蒙渔场
老舍
这些渔场( )不在东海,( )不在太湖,( )在祖国的最北边,离满洲里不远。我说的是达赉湖。若是有人不信在边疆的最北边还能够打鱼,就请他自己去看看。到了那里,他就会认识到祖国有多么伟大,而内蒙古也并不仅有风沙和骆驼,像前人所说的那样。内蒙古不是什么塞外,而是资源丰富的宝地,建设祖国必不可缺少的宝地!
据说:这里的水有多么深,鱼有多么厚。我们吃到湖中的鱼,非常肥美。水好,所以鱼肥。有三条河流入湖中,而三条河都经过草原,所以湖水一碧千顷——草原青未了,又到绿波前。湖上飞翔着许多白鸥。在碧岸、翠湖、青天、白鸥之间游荡着渔船,何等迷人的美景!
我们去游湖。开船的一位广东青年,长得十分英俊,肩阔腰圆,一身都是力气。他热爱这座湖,不怕冬天的严寒,不管什么天南地北,兴高采烈地在这里工作。他喜爱文学,读过不少的文学名著。他不因喜爱文学而藏在温暖的图书馆里,他要碰碰北国冬季的坚冰,打出鱼来,支援各地。是的,内蒙古尽管有无穷的宝藏,若是没有人肯动手采取,便连鱼也会死在水里。可惜,我忘了这位好青年的姓名。我相信他会原谅我,他不会是因求名求利而到这里的。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仔细读读这个句子,结合所填关联词语,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2)用“”画出文中最能体现渔场鱼多的句子。用“”画出文中描写迷人的美景的句子。
(3)前人认识的内蒙古和老舍先生认识的内蒙古有什么不同?
(4)你想对那位开船青年说些什么呢?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车到黄果树风景区,便闻一阵“哗哗”之声自远处飘来,若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潮水般涌漫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啸,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奔泻的水声了。
透过树隙,便见一条白帘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似一阔幅白绢正从机杼上吐泻而下,那“哗哗”水声变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响遏行云。
我们去时,正遇上枯水季节,瀑布的水势并不洪大,远不如徐霞客在游记中所描写的那般摄人心魄。所以游者甚为寥落,连街上的不少店铺都早早关门打烊了。据当地人介绍,盛水时节,瀑水激出的水花雨雾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于瀑布右侧高岩上的黄果树小镇,造成“银雨洒金街”的奇景,当时游人摩肩接踵,冠盖相倾。可惜我们去的不是时候,无幸一睹其壮观,留下了一点遗憾。
黄果树瀑布坐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我们自西面顺着石阶下临涯足,山径寂寥无人。“哗哗”的瀑布声在山谷间震荡着、回响着,似千百架贝斯在奏鸣、在轰响。
至谷底,我们坐在水边的一块岩石上,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那一幅白帘般的瀑布,仿佛一伸手便可撩过来拭脸似的,它流入潭底激起的烟雾般的水珠,直扑到我们脸上,沁凉沁凉的。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挂得那么长,但远比它宽阔,所以气势十分雄壮。当年徐霞客描写道:“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其描写准确、形象,不得不令我们叹服。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词语的理解。
摄人心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摩肩接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看瀑布是在________季节。他听到别人介绍的盛水季节瀑布的样子是怎样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3)请用“____”在文中画出描写作者听到的瀑布声音的句子,用“ ”画出描写作者看到的瀑布样子的句子。读读这些句子,可以体会到黄果树瀑布声音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_,形状的特点是。
(4)作者在描写瀑布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想象的丰富与奇特呢?请你从文中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在线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向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凝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德高望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的“德高望重的老人”指的是什么?你从哪里体会到它的德高望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还能从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吗?请用“”画出一句来。你从这样的写法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的句子描写的是作者靠在一棵树上产生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5)假如你是那座古桥,当你俯身凝望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时,心中会想些什么呢?展开你的想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类文阅读。
湖
我爱水。我爱( )的大海,爱( )的长江,爱汹涌澎湃的黄河,爱( )的小溪,但我更爱( )的湖。
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
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湖是活的,层层波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追逐,在嬉戏;湖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像一幅迎风飘舞的绸;湖是硬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人坐在湖畔,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座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的乐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都那么欢快?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__发光的翡翠__不然__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__我凝视湖面,偶或投一枚小石子,让它激起一圈圈涟(lián)漪(yī),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漂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是动人。
细丝般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的时候湖最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光,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等到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到湖面上朵朵竞相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是正在翩翩起舞的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都告诉你。
湖是美的……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美丽温柔 奔腾不息 浩瀚深沉 活泼欢快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并用它写一句话。
涟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画“____”的句子加标点。
(4)作者把湖水比作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文章写出了湖的四个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7)文章开头采用的是( )。
A.总括开头 | B.引用开头 |
C.抒情开头 | D.对比开头 |
课内语段阅读。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1)后两句话写的是作者的________。
A.所见 B.所闻 C.联想
(2)作者把鸟儿、露珠、树赋予了________化,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己”是什么意思?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仿佛”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