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 B.儒家思想 | C.道家思想 | D.法家思想 |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身心和谐。其中体现“人我和谐”思想的是
A.天人合一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民贵君轻 | D.修、齐、治、平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崇尚黄老之学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道,三教合一 |
美国学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结果,极为稳定而又保守的中国社会,被西方势不可挡的扩张主义弄得四分五裂”。材料不能够体现的史观是
A.文明史观 | B.全球史观 | C.近代化史观 | D.社会史观 |
下面是1988年和1993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变化示意图。该变化反映了
A.美国报界经常变换用语 | 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
C.美苏两国矛盾得到缓和 | D.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