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5cm。

(1)实验前,应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图光屏应在_________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即可)
(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放上一个老花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这时应适当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可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4)若用不透明的纸板将透镜左部挡住一半,在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烛焰完整的像。
(5)若实验中将光屏换成平面镜,则从侧面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倒立的烛焰像,此时凸透镜在平面镜中成像,像与凸透镜大小___________。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A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①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②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 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她改用弹簧测力计在乙图中的C位置斜下拉,若每个钩码重2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示数将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N.

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

(1)图甲是让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该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_________关系,若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对木块的推力___________越多,小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__________.
(2)图乙是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3)若质量不同的小球分别从斜面的不同高度静止自由释放推动同位置的木块,则 (选填“能”或“不能”)根据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判断小球初始重力势能的大小.
(4)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许多交通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进一步想知道,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对动能影响更大?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
序号
小球的质量
m/g
小球自由滚下
的高度h/cm
木块被撞后
运动的距离s/m
1
30
10
4
2
30
20
16
3
60
10
8

(a)为了探究“超载”安全隐患,应选择 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
(b)为了探究“超速”安全隐患,应选择 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
分析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 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据报道,一位物理老师在动物园内, 用弹簧测力计称出了一头大象的质量.在称象过程中,他还用到了吊车、铁笼和一根很长的槽钢等辅助工具. 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他首先将铁笼系于槽钢上的B点, 当吊车吊钩在槽钢上的悬吊点移至O点时,槽钢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得OB=6cm.
步骤2.将大象引入铁笼,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住槽钢的另一端, 使之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得OA="9" 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0N.
(1) 老师运用了_________原理进行测量的.
(2) 设计步骤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试计算大象的质量(g取10 N/kg).

如左图为用螺丝刀撬图钉的示意图,在图中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并作出阻力F2

用图示装置探究“斜面机械效率”,沿斜面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记录如下表.


(1)第2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
(2)由实验可得初步结论:斜面倾斜程度相同时,_______越小,机械效率越大.
(3)第1次实验中,木块所受摩擦力为_______N.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