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视之____________  ②谤讥于市朝之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语句。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邹忌成功进谏的过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小石潭记》的节选文字,完成1~3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下面句中的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水尤清 冽:凉
B. 石底以出 卷:弯曲
C. 潭中鱼 百许头 可:可以
D. 乃记之而 。 去:离开
2.

下面句中的划线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布石上
B.西南而望
C. 行,明灭可见
D. 其岸势 犬牙差互
3.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 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C. 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D.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小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给下面划线的词注音。 (2分)
学而不思则( )思而不学则( )
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2分)
不亦乎( )温而知新( )
下列划线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先帝不臣卑鄙 B.可一战 C可调素琴 D.皆美于徐公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注】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注】竖:憧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亡一羊.何追之者众?
②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阅读《陋室铭》,完成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下而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B是陋室,惟吾德馨微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C苔痕阶绿,草色人帘青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可以调琴吴广爱人(《陈涉世家》)
下面哪一句划线词的词类活用不是使动用法?(2分)

A.无案犊之
B.神寒骨.悄伦幽邃(《小石潭记》)
C.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D.必先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请选择其中一个方而举例分析。(2分)
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2分)

文言文阅读。(共lO分)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令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登垦童氐丝亟型塞△查垫耋:垦土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日:“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②,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④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⑤,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阿:古地名。②辟:开垦。③鄄(juan):古地名。④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⑤饰诈:掩饰,欺诈。
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王之甚矣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2分)
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