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肉生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甲乙两同学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到底谁的观点是对的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Ⅰ.请补充完整探究方案:
①把一块鲜肉切成 (填写“相同”或“不同”)大小的两块,分别放在完全相同的两个广口玻璃瓶里,编号为:A、B。
②在A玻璃瓶口覆盖纱布,B玻璃瓶口敞开,并把A、B两瓶同时侧放在 (填“有”或“无”)苍蝇出没的适宜条件下。
③每天观察并记录两个玻璃瓶中肉的生蛆情况。
Ⅱ.实验结果:数日后,A、B两瓶中的鲜肉均腐败,并在B玻璃瓶的腐肉上发现了蛆, A玻璃瓶内则没有蛆。
Ⅲ.实验结论:实验的结果支持了 同学的观点。
Ⅳ.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
(2)导致A、B两个瓶中鲜肉腐败的原因是鲜肉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 大量繁殖。
(3)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采用的防止鲜肉腐败的方法有 (请举出一例)。
科学家们在研究涡虫的行为实验中假设涡虫喜欢黑暗,将一只涡虫装入试管,并装满晒过的自来水,用胶皮塞好管口。然后在试管中部做一个标记,靠近试管塞的一端记为A端,另一端为B端,将试管水平放置在白纸上,用铝箔套遮住试管B端的光,让涡虫运动到试管中央。然后观察涡虫10分钟,记录涡虫在A端和B端分别停留的时间。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否是对照实验?若是,哪端是实验组?哪端是对照组?
(2)该实验中有没有实验者的控制因素?这个控制因素是什么?
右图是探究“骨的成分与骨的特性之间的关系”的两个步骤,请你认真分析图后,
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是在对骨进行处理,这样处理后骨变得,这是因为骨中的被去掉,而只剩下的缘故。
(2)图(二)是在用浸泡骨,注意观察骨上有什么产生?。浸泡后的骨变得,这是因为骨中的被去掉,而只剩下。
(3)以上两个实验是否是对照实验?为什么?
如图是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对照试验,请分析总结试验结果。
(1)本实验共有________组对照试验。
(2)已萌发的种子所满足的外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粒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________。
(4)第(3)粒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________。
(5)第(4)粒种子在什么条件下可能萌发?
下图是某同学做的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图,该装置放在25℃的环境中,1、2、3号种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环境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装置中,1、2号种子是一组对照实验,它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___________; 2、3号种子也是一组对照实验,它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_________ ______。
②经过一次实验,小宝发现只有2号种子会萌发,于是他得出实验结论: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请问,要得到这样的结论,该探究实验须在哪两方面进一步完善?
a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b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关问题,李明选择一种盆栽的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方案,以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你的方案利用了天竺葵的哪项生理活动 ?
(2)将实验装置放到阳光下照射4~6小时后,同时摘下叶片A、B,利用 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
(3)叶片A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可以证明 ;叶片A绿色部分和叶片B绿色部分的结果比较,可以证明 。若将装置中的“透明塑料袋”改为“黑色塑料袋”,同时取走固体氢氧化钠,则叶片A、B绿色部分的实验结果比较,则可以证明 。
(4)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分是通过其体内的 运输的,运输水分所需要的动力来自于叶片进行 所产生的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