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和小李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两种滑轮组来提升同一重物,在讨论滑轮组机械效率时两人产生了分歧,小马认为:"甲滑轮组的动滑轮个数少,机械效率高";小李却认为:"乙滑轮组更省力,机械效率高"。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物理量滑轮组 |
装置甲 |
装置乙 |
钩码重 |
4 |
4 |
钩码上升高度 |
0.1 |
0.1 |
绳端拉力 |
1.6 |
1.4 |
绳端移动距离 |
0.3 |
0.4 |
机械效率 |
|
(所用每个滑轮的重相同,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他们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根据所测数据,请计算一个动滑轮的重力是 ,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2)由计结果可以确定 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个实验说明了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 ,由此可知,可采用 的方法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随后小马又设计了一个方案,如图丙所示,你认为和图甲装置对比,在提升同一重物时,装置丙的机械效率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装置甲的机械效率。
利用一支温度计、一个小烧杯、一瓶酒精,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酒精蒸发过程中吸热。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华同学通过学习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手指_____________的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___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他猜想:凸透镜成像大小可能与蜡烛到透镜距离有关。于是,他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固定凸透镜在50cm处,逐渐改变蜡烛到透镜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____________。
物体到凸透镜 的距离/cm |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 的距离/cm |
光屏上像的大小 |
3.00 |
光屏上没有像 |
|
5.00 |
光屏上没有像 |
|
12.00 |
60.00 |
放大 |
20.00 |
20.00 |
等大 |
25.00 |
16.67 |
缩小 |
30.00 |
15.00 |
缩小 |
(3)小华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同时还应__________(选填“增长”、“缩短”或“不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会在取景框内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该实验通常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这样较方便确定____________,也方便比较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大小。
(2)该实验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观察蜡烛B是否与蜡烛A_____。
在探究水的沸腾、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石蜡的温度/℃ |
40 |
41 |
42 |
44 |
46 |
47 |
48 |
49 |
51 |
52 |
54 |
56 |
59 |
海波的温度/℃ |
40 |
42 |
44 |
46 |
48 |
48 |
48 |
48 |
48 |
48 |
50 |
53 |
56 |
水的温度/℃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99 |
99 |
99 |
99 |
99 |
(1)在上述三个探究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和_________;
(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属于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____℃。
在研究声音是否能够在水中传播的实验中,小林将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A放入水槽的水中,如图所示,物体A下沉到容器底部,这时小林能够听到物体A发出的声音。于是他得到结论:水能够传声。同学小丽认为通过小林的实验不能得到上述结论。请你根据观察与分析,指出小林的实验中关键问题是:____________;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