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②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选填字母序号),利用该装置判断集气瓶内氧气是否收集满的依据是 .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装置应选择的连接顺序是 .(选填字母序号)
(4)F装置的用途很广.下列关于该装置的用法正确的是 .
①当装置内盛满水,若收集氢气,气体从b通入;若收集氧气,气体从a通入.
②当装置内盛满氧气时,将装置内的氧气排出来,水从a通入
③当装置内盛有一半的水时,可观察给病人输氧气的速率,a端连氧气钢瓶.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B中木条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3)C中会出现明显现象的是试管 (填序号),试管Ⅱ中的蒸馏水需要煮沸、迅速冷却后再使用,目的是 。
梧州市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知道,乙醇(分子式为C 2H 6O)俗称酒精,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对乙醇与氧气反应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
同学们把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灼烧到通红,取出铜丝,发现表面变黑,趁热插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如图),铜丝很快变为红色,并闻到刺激性气味。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A溶液;经称量,实验前后铜丝质量不变。
铜丝灼烧后生成的黑色物质是 ,铜丝除了给反应加热外,还起到 作用。
【提出问题】生成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有同学提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猜想一:SO 2
猜想二:CO 2
猜想三:醋酸(C 2H 4O 2)
【讨论与结论】同学们讨论后发表看法:
小吴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小周认为猜想二也不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小施认为猜想三有可能正确,原因是醋酸具有挥发性,并有刺激性气味。
【探究活动二】
小施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后,发现猜想三也不正确。请补充完成小施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 。
【讨论与结论】
老师提示这种刺激性气味气体来源于易挥发的B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且含有C、H、O三种元素(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不超过20%),由此可推知物质B的分子式为 。
【拓展活动】
(1)同学们再取少量A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色(已知:乙醇、B物质遇无水硫酸铜均不显蓝色),说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有 生成。
(2)乙醇在微生物(醋酸菌)作用下与氧气反应能生成醋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下列是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收集气体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指定序号的仪器名称:A D
(2)在溶解固体时,C的作用是 ;用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 处保持水平。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F装置收集氧气,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 法;不能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图F中用于加热的仪器名称是 ,图A中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
(2)CO和CO 2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请写出实验室制取CO 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室常用草酸钠( Na 2C 2O 4)和硫酸反应来制取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C 2O 4+H 2SO 4=Na 2SO 4+CO↑+CO 2↑+H 2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从图中实验仪器中 (填装置的序号及现象)的现象可判断出生成的气体一定含有CO 2,实验仪器中 (填装置的序号及现象)的现象可判断出生成的气体一定含有CO.从环保的角度出发,上述实验装置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
(4)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丁烷(C 4H 10),丁烷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丁烷燃烧不完全会有CO产生,CO会使人中毒,所以使用液化石油气时要特别小心,防止CO中毒。某厨房因使用不当,丁烷燃烧不完全生成了CO和CO 2,且CO和CO 2的质量比为56:44,请写出此时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采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和硫酸反应制取SO2,SO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若选择图F装置收集SO2,气体应从导管口 (填“b”或“c“)端进入,理由是 ,尾气必须要进行处理,其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