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只有CaCl 2;猜想二:   ;猜想三:含有CaCl 2和Ca(OH) 2;猜想四:含有CaCl 2、HCl和Ca(OH) 2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可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二是成立的。请你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或实验现象。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方案一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方案二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烧杯中的溶液

 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蓝色 

方案三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碳酸钠溶液等 

产生气泡

【反思交流】

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CaCl 2,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们已经学习过实验室制取一些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及收集方法.请根据图中仪器及题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④   ,⑤   

(2)若用加热固体高锰酸钾来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应选用图仪器中的   (填仪器编号),其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②收集满二氧化碳,将其倒扣于盛有水的⑥中,一段时间后,②中液面   (填"上升"或"不变").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    

(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E装置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3)将装置B、E、F相连接用于制取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则E装置中装有的试剂是    ;F装置中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    。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所选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5)某同学利用少量混有少量CO 2的CO还原Fe 2O 3,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流向从左到右,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乙→    →丁。

如图1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

(l)仪器①的名称为   

(2)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   ;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   

(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2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在实验室中,按图所示装置制取CO 2,并验证CO 2的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 2的化学方程式:   

(2)使装置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为   

(3)装置D中的蜡烛自下向上依次熄灭,说明CO 2具有的化学性质为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 2,是因其密度   

某混合溶液含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和硝酸钡,为逐一沉淀分离其中的金属元素,从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稀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中选择试剂进行实验。

①甲的实验如下表所示:

步骤

操作

现象与解释

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白色沉淀,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向Ⅰ中滤液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   色沉淀

向Ⅱ中滤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得到蓝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是   

在Ⅱ中,需确认钡元素是否完全沉淀。甲在此环节的部分实验记录如图所示:

请根据这部分记录,指出该环节中甲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说明理由   

②乙仅调整了甲实验中所加试剂的顺序,既达到了实验目的,理论上又减少了氢氧化钠的消耗量。乙所加试剂依次为   

③丙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案,不仅达到了实验目的,而且理论上氢氧化钠的消耗量减到最少。丙所加试剂依次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