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如图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图中不能直接获取的信息是 。
A.硫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硫的核外电子数为16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 D.硫元素形成的单质有还原性
②根据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推出硫元素的最低化合价为﹣2价,则硫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 价。
③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硒(Se)和S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图中m= 。
海洋中有丰富的水生生物和化学资源。海水晒盐能得到粗盐和苦卤,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过程中使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2)若要去除粗盐中可溶性的杂质氯化镁和氯化钙,可依次加入过量的X和碳酸钠两种溶液。下列物质中,可作为X的物质有 。
A、KOH
B、Ba (OH) 2
C、Ca(OH) 2
D、NaOH
(3)操作Ⅱ后向所得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其目的是 ,最后通过蒸发结晶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
一班的同学在探究金属镁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将镁条放到盛有冷水的试管中,没有明显的现象,然后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1)小明认为,据此现象可断定加热时镁能和水反应,小强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2)小明向加热的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证明镁在加热时 (填“能”或“不能”)与水发生反应
(3)小明将加热后的试管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溶液中的红色消失了。
在确定酚酞溶液没有变质的情况下,请你根据初中所学化学知识,对溶液中红色消失的原因做出合理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请设计实验方案,对其中一种猜想进行验证 。(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不需要回答现象和结论)
海洋中有丰富的水生生物和化学资源。海水晒盐能得到粗盐和苦卤,粗盐中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蒸发过程中使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
(2)若要去除粗盐中可溶性的杂质氯化镁和氯化钙,可依次加入过量的X和碳酸钠两种溶液。下列物质中,可作为X的物质有 。
A、KOH
B、Ba (OH)2
C、Ca(OH) 2
D、NaOH
(3)操作Ⅱ后向所得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其目的是 ,最后通过蒸发结晶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钠。
某化学小组从理论上初步探究"已知质量比的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纯硝酸钾"。
【分析提纯方法】
表一:常温下(20℃)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 
     溶解度S  | 
   
     S≥10g  | 
   
     1g≤S<10g  | 
   
     0.01g≤S<1g  | 
   
     S<0.01g  | 
  
| 
     溶解性  | 
   
     易溶  | 
   
     可溶  | 
   
     微溶  | 
   
     难溶  | 
  
表二: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 
     溶解度/g  | 
   
     KNO 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246  |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
(1)常温下,KNO 3和NaCl的溶解性均为 。
(2)根据表中数据,绘制KNO 3的溶解度曲线。
(3)根据KNO 3的溶解度曲线,获得KNO 3在70℃时的溶解度约为 g。
【设计提纯步骤】
(1)选取样品(95gKNO 3和5gNaCl的混合物)
(2)配制80℃时KNO 3的饱和溶液(加水约56.2mL,水的密度约为1g•mL ﹣ 1)
(3)降温至20℃
(4)得到晶体
【设计提纯方案】
为了证明(4)中得到的晶体为纯净的KNO 3,该小组同学结合已有知识,从理论上初步设计了以下方案;(不考虑不同溶质对溶解度的相互影响及实验过程中水和固体的损失等影响因素)
方案一 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检验,取少量(4)中得到的晶体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加 ,观察实验现象。
方案二 计算析出KNO 3晶体的质量约为 g(精确到0.1g)与(4)中得到晶体的质量进行比较
方案三 与95%进行比较。
方案四 。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析一:化学变化中的现象
|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 
     (1)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发出白光,发出热量  | 
   
     燃烧是 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 
  
| 
     (2)   | 
   
     镁表面 铜无明显变化  | 
   
     镁与稀盐酸反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  | 
  
| 
     (3)   | 
   
     产生白色沉淀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   | 
   
     玻璃管内的固体由红棕色变为 色  | 
   
     发生了化学变化  | 
  
分析二:有助于判断草酸(H 2C 2O 4)溶液与酸性KMnO 4溶液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什么?(单酸晶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酸性KMnO 4溶液是H 2SO 4与KMnO 4的混合溶液)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大胆猜想:
(1)现象及可能产生该现象的依据
(2)现象及可能产生该现象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