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于段,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石蜡的成分中一定含有 元素,依据的原理是 。
(2)图2实验,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会消失,这是由于木炭具有 性。
(3)图3是电解水实验,切断电源后,用 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
(4)图4是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后果是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 ,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根据图1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
(2)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装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若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需将发生装置与装置E和装置 (填字母)相连,其中装置E内的试剂是 ,气体应从导管 (填“a”或“b”)端通入。
(3)在2017年江苏省中学化学创新实验调演中,李彬老师设计了“氢氧焰”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利用氢气与氧气的发生装置制取并储存纯净气体于气球中,A瓶中硫酸铜溶液的作用是 ,B瓶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玻璃活塞K1、K2分别有序空气氧气和氢气的流量,先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关闭K2,打开K1,通入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观察到 ,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移开,管口处无火焰。
①关闭K1,打开K2,通入氢气,将燃着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管口处有火焰,移去燃着的木条,氢气安静地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把铁片放在火焰上一段时间,铁片呈红热状;打开K1,通入氧气,铁片迅速熔断被切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完成下列实验。
(1)现提供下列装置:
①写出上图中B装置甲仪器的名称 。
②实验室用A装置进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化学方程式为 ,用D装置收集氧气,气体由导管 进入(填“a”或“b”)
③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盐酸制氢气,用C装置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 :若要检验氧气中是否含有氯化氢气体,可将气体通过盛有 溶液的D装置(填“AgNO3”或“饱和NaHCO3溶液”)
(2)对一定质量的粗盐(含泥沙)进行初步提纯。
①实验主要步骤:称量与 、过滤、蒸发;实验中多次使用玻璃棒。过滤时它的作用是 ;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②下列因素会导致获得的精盐质量偏小的是 (填序号)
a.蒸发时液滴溅出 b.过滤时,滤纸破损
c.粗盐中加入过量的水 d.过滤后,滤纸上的泥沙未同水冲洗。
为了探究相同条件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两组实验。(提示:本实验所用汽油与KMnO 4、碘均不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l】KMnO 4晶体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图示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图示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步骤1 |
|
振荡后静置: (1)A试管中晶体全部溶解,溶液呈 色;B试管中晶体不溶解,汽油不变色。 |
步骤2 |
|
将步骤1中A试管内溶液倒入B试管中,振荡后静置:(2)B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 |
【实验2】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实验
根据实验操作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操作图示 |
实验结论或解释 |
|
(3)由图2所示现象可知:碘 (选填"不"、"微"或"易")溶于水 (4)图3所示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紫红色溶液的名称是 。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 (选填"强"或"弱") |
【反思与应用】
(5)①碘易溶于酒精。若【实验2】中汽油用酒精代替,振荡后静置,最终所得液体 (选填"分层"或"不分层")。
②"从稀碘水中提取碘"是"海带提碘"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原理类似【实验2】中第二步操作。工业实际生产时使用其他挥发性液体代替汽油,这种挥发性液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实验室常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 2气体。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 2的化学方程式: 。
(2)若用右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省略)制CO 2:.连接好装置后,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操作方法是:先 (填字母,下同),后 若导管口有气泡,放手后导管内上升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A.用手捂住试管 B.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
(3)实验室收集CO 2可用的方法是 (填字母)。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4)实验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某些大理石中含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 2中混有H 2S气体。欲获取纯净、干燥的CO 2,需对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气体进行除杂,实验装置如下:
查阅资料:I.H 2S能与NaOH等碱溶液、CuSO 4溶液反应。
Ⅱ.CO 2中混有的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 3溶液吸收。
①装置甲中所盛试剂应选用 (填字母)。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澄清石灰水 D.CuSO 4溶液
②装置丙的作用是 。
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是提升认知的重要手段。化学兴趣小组对"CO还原Fe 2O 3粉末"的实验进行探究:
Ⅰ探究CO与Fe 2O 3的反应产物(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过程】步骤1 在通风橱中,按图Ⅰ连接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2 装入试剂:玻璃管内装入Fe 2O 3粉末,试管Ⅰ中装入澄清石灰水。
步骤3 从a端通入CO一段时间,待 ,再点燃酒精灯。
【实验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粉末由 色变成黑色,生成的黑色固体均能被玻璃管上方的磁铁吸引。试管Ⅰ中出现白色沉淀(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
【查阅资料】铁粉、FeO、Fe 3O 4均为黑色固体;铁粉、Fe 3O 4均能被磁铁吸引。
【提出猜想】对磁铁吸引的黑色固体成分有以下三种猜想:
猜测Ⅰ:Fe; 猜测Ⅱ:Fe 3O 4; 猜测Ⅲ:Fe和Fe 3O 4
【实验验证】取少量反应后的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振荡,充分反应后静置,观察到红色固体中混有黑色颗粒,说明 (填"猜想Ⅰ""猜想Ⅱ"或"猜想Ⅲ")是正确的。
【拓展研究】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CO能溶于铜液[醋酸二氨合铜(Ⅰ)和氨水的混合液].因此可在装置Ⅰ后再连接下图装置Ⅱ,其目的是 ,装置Ⅰ、Ⅱ的连接顺序:b连接 (填"c"或"d")。
Ⅱ原料气CO的制备
方法一:加热MgCO 3、Zn的混合物可快速制备CO,同时还得到两种金属氧化物: 、 (填化学式)。
方法二:加热草酸晶体(H 2C 2O 4•2H 2O)制备CO:
H 2C 2O 4•2H 2O CO↑+CO 2↑+3H 2O
已知:常压下,草酸晶体的熔点为101℃.比较草酸晶体的熔点和分解温度,分析若选用图装置Ⅲ制备装置Ⅰ所需的CO,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