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A、B、C、D、E、F、X、Y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C是一种矿石的主要成分,工业上常用该矿石来制取生石灰,X是一种非金属单质,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它们之间有如下反应关系: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E的化学式为  

(2)B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途是(只写一种)  

(3)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与B的反应  

C在高温下的反应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探究Ⅰ】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  ,由此现象小李同学得出两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小张同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设计了下列3个对比实验:

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  (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  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

(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  (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

[实验探究Ⅱ]

(1)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在蒸发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们对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pH<14的溶液中呈红色。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NaCl、NaOH和Na2CO3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  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取样,滴加  ,无气泡产生,猜想三错误。

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pH在  范围内,溶液的颜色变红。

总结反思: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  (填“一定”或“不一定”)变红。

钢铁的腐蚀是重要研究课题。

[知识回顾]用如图1所示实验进行铁钉腐蚀的研究。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铁钉几乎没有生锈,而试管C中铁钉明显锈蚀,试管D、E中铁钉严重锈蚀。

(1)由A、B、C的现象可知,铁的锈蚀是铁跟 (填化学式)等物质作用的过程。

(2)试管B中使用“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实验探究]向试管D中(含生锈铁钉)加入过量10%稀盐酸,浸泡。可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呈黄色,一段时间后黄色变为浅绿色。

(3)写出铁锈溶于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4)推测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可能是因为氯化铁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所致。现进行如表3个实验(持续10小时,已知氢气不影响该反应)

序号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实验内容

现象

溶液颜色始终呈黄色

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液逐渐由黄色变浅绿色

①设计实验Ⅰ的目的是  

②综合分析上述3个实验,试管D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是  

[拓展延伸]研究水样的pH、水中溶解氧浓度与钢铁腐蚀速率的关系。查阅相关文献得到如下资料。

(5)图2表示水样温度22℃、氧含量6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样pH的关系。当pH<4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增大的原因是  

(6)图3表示温度22℃、pH=7时,钢铁腐蚀速率与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关系。当溶解氧超过20mL•L1时,钢铁腐蚀速率明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南通滨临长江,将长江水净化处理可成为居民生活用水。

(1)水净化时先加入絮凝剂,沉降过滤后,通过活性炭。活性炭的作用是  

(2)将硬水通过如图所示的阳离子交换柱后可变成软水(图中阴离子未画出),交换后的水仍然呈电中性。

①一个Ca2+可以交换出  个Na+

②阳离子交换柱长时间使用后,Na+变少,失去硬水软化功能而失效。利用生活中常见物质检验阳离子交换柱已失效的方法是  

(3)二氧化氯(ClO2)可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取100mL经ClO2消毒后的饮用水于锥形瓶中,调节溶液至弱碱性,加入足量KI充分反应,测得生成I2的质量为0.0254mg。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ClO2+2KI═2KClO2+I2,其他物质不参与反应。计算该饮用水中ClO2的残留量(以mg/L计),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铁钉是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学习小组对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和盐酸除锈时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Ⅰ探究不同条件下铁钉的锈蚀

取四枚铁钉,按第图1所示进行实验。一天后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试管

a

b

c

d

实验现象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

蒸馏水和空气交界处铁钉出现轻微锈蚀

食盐水和空气交界处铁钉出现较多锈蚀

(1)由试管a、b、c中的现象可知铁钉锈蚀的条件是  

(2)由试管c、d中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切过咸菜的菜刀不及时处理,易生锈。防止切过咸菜的菜刀生锈,处理的方法是  

Ⅱ探究盐酸除锈时的反应

步骤1 将一枚表面部分锈蚀的铁钉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至浸没铁钉。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铁锈逐渐消失,无锈处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黄色。

步骤2 将“步骤1”中装有铁钉和盐酸的试管长时间放置后,观察到铁钉变细,溶液变为浅绿色。

[提出问题]①“步骤1”中铁锈消失发生了什么反应?

②“步骤2”中试管长时间放置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查阅资料]①铁锈中主要含有Fe2O3

②FeCl3溶液呈黄色,FeCl2溶液呈浅绿色;

③K3[Fe(CN)6]溶液为黄色,FeCl3溶液遇K3[Fe(CN)6]溶液不变色,FeCl2溶液遇K3[Fe(CN)6]溶液会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分析]铁锈消失是因为Fe2O3与盐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猜想]对于问题②,实验小组提出如下两个猜想:

猜想1: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表面产生的气体反应所致;

猜想2:溶液变色是FeCl3与铁钉反应所致。

[实验验证1]对“猜想1”进行验证的实验过程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X的名称为  

(2)实验是验证  (填气体的化学式)与溶液中的FeCl3是否发生反应。

[实验验证2]请设计实验对“猜想2”进行验证,简述实验过程(包括操作、可能的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  。(实验中必须用到K3[Fe(CN)6]溶液、FeCl3溶液和铁钉)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溶液的性质进行探究。

[引发思考]

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100mL生理盐水(其密度可近似看做lg/cm3)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  

[提出问题]

溶液的某些性质是否可以通过定量实验进行验证?

[查阅资料]

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实验探究1]

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氯离子浓度电导率的测定。

第一步:读取室温为26℃,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

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组装仪器,设定搅拌档位;

第三步: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迅速将定质量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

分析图1实验数据:

(1)a~b段曲线呈这种形态的原因是  

(2)请说明实验过程中液体的电导率变化的原因  

[交流反思1]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的?请简要说明。  

[实验探究2]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慢慢加入等体积、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部分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

[交流反思2]

推测c点时溶液的电导率是否为零,并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