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有删改)
火炸药的绿色制造技术发展
以硝基化合物为代表的含能材料是火炸药技术的基础,其传统的制造工艺过程会产生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废酸和废水,环境污染严重,治理费用高,因此火炸药原材料组分传统制造工艺需要进行绿色化和低成本改进,以及积极开发含能材料的绿色合成工艺。
硝基含能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是火炸药原材料制造技术中最新颖的前沿研究领域,是一种真正绿色合成路线。最具代表性的新型硝化技术是用N2O5作为绿色硝化剂,这一技术的关键是如何制备N2O5和怎样实现N2O5硝化工艺。
研究的N2O5制备方法主要有半渗透膜电解法和臭氧氧化法:
1)半渗透膜电解法是在电解池内用特制的半渗透膜隔开两个电极,电解无水硝酸而生成N2O5;
2)臭氧氧化法是将浓度5%﹣10%的臭氧与氧气的混合物和N2O4进行气相反应生成N2O5。
试验的N2O5硝化工艺主要有2种:
1)用N2O5﹣HNO3﹣N2O4作硝化剂进行硝化;
2)用N2O5和无水HNO3于液态二氧化碳中进行硝化。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了用DADN原料在N2O5﹣HNO3体系中绿色硝解制备HMX.以DADN为原料,不同硝解方法的优缺点比较见表:
硝化体系 |
收率/% |
优点 |
缺点 |
HNO3 |
40 |
步骤简单 |
得率低 |
H2SO4﹣NH4NO3﹣HNO3 |
80﹣85 |
工艺成熟 |
废酸量大,难处理 |
P2O5﹣HNO3 |
99 |
得率高,纯度好 |
P2O5和HNO3需大大过量,腐蚀性大 |
N2O5﹣有机溶剂 |
65 |
无需废酸处理 |
得率低,溶剂易挥发 |
N2O5﹣HNO3 |
94 |
得率高,废酸少,硝化剂的过量比小 |
无 |
火炸药的安全使用知识有:防止炸药受热、火焰引起的爆炸;按炸药使用温度使用,不要超过温度条件;禁止长时间阳光照射;禁止电焊、气焊、气割作业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涉及到的下列物质:P2O5、HNO3、O3、NH4NO3、N2O4中,不包括的物质类别是 (填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酸 D.碱 E.盐
(2)最具代表性的新型硝化技术是用 作为绿色硝化剂。
(3)如表中,以DADN为原料,不同硝解方法比较中,P2O5和HNO3需大大过量,腐蚀性大的硝化体系是 。
(4)火炸药的安全使用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 (原文已有方法不能重复,任答一点)
某环保小组监测到一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两种物质,为测定废水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环保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该造纸厂排放的废水200g,先向其中加BaCl2溶液至ng后停止,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和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假设废水中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钡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请根据图象与数据分析计算:
(1)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所含BaCl2的质量关系是 (用“>”、“<”或“=”表示).
(2)m值等于 .
(3)该废水中硫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甲烷与水蒸气经高温催化反应得到的混合气体(以下简称“合成气”)中含有生成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同时检验“合成气”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甲烷和水蒸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查阅资料知,氧化铁与氢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水;氧化铁与甲烷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二氧化碳和水。
(1)请写出甲烷与水蒸气在高温催化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开始前要先通一会“合成气”,然后再点燃B处的酒精喷灯,目的是 。
(3)装置C和D的连接顺序颠倒,会影响实验操作,原因是 。
(4)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A、C、D的质量均增加,其中装置C增加了3.6g,装置D增加了3.3g。假设加热时“合成气”在装置B中反应完全,则可推断出该“合成气”的组成物质为 (写化学式)。
(5)装置A与E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分别是 、 。
在今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探究纯碱的性质”中,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并将A、B、C、D四支试管中的废液全部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烧杯中。考试结束后,某兴趣小组发现大烧杯底部有沉淀,上层溶液呈红色。为了探究上层溶液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提出问题]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除了含有水和酚酞外,还含有哪些离子?(假设难溶物质、水和酚酞均不会解离出离子)
[猜想假设]小明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Na+、CO32﹣、H+、Cl﹣、Ba2+、Ca2+、OH﹣七种离子,你认为上层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最多可能有几种,它们分别是 (填离子符号)。
[分析讨论](1)小红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H+,因为上层溶液呈红色。请你分析上层溶液中不含有H+的另外一个理由 。
(2)小李取一定量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发现无气泡产生,认为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CO32﹣.小红认为他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
[设计实验]为进一步确定上层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请你和小红一起参与下列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大烧杯中上层溶液少许于一支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 |
①
②试管中的上层溶液仍是红色 |
①大烧杯中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②同时还能得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
[实验结论]大烧杯中的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某同学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及现象 |
|
步骤Ⅰ.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步骤Ⅱ.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伸入A瓶中,白磷不燃烧。 步骤Ⅲ.向A瓶中加满80℃热水,塞紧瓶塞,白磷不燃烧。 步骤Ⅳ.打开K1、K2,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K2.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烧。 |
(1)对比步骤Ⅱ和Ⅳ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 ,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原因可能是 (答一条即可)。
[实验二]用如图所示装置,利用铁生锈的原理也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将此装置中的细铁丝换成足量的细铜丝进行实验,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 。[已知:铜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铜绿。化学方程式:2Cu+O2+H2O+CO2═Cu2(OH)2CO3]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及检验相关性质的装置图,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查阅资料知,高铁酸钾(K2FeO4)固体可用于制取氧气。
方案一:4K2FeO42Fe2O3+4K2O+3O2↑;
方案二:4K2FeO4+10H2O═4Fe(OH)3↓+8KOH+3O2↑。
①若用方案一制取氧气,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选用装置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氧气应该从 填(“a”或“b”)端通入。
②下列关于以上两种方案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方案一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b.方案二更简便、节能
c.制取等质量的氧气,两种方案所需高铁酸钾的质量相等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若用装置D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其中①②③可重复选用)。
①从f端通氦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D装置的广口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