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山门圮于河  

②湮于沙上  

③如是再啮  

(2)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

①一老河兵闻之  

②当求之于上流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众服为确论。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  

(5)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惟长/堤一痕

C.是/非木柿

D.夫/大国难测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案件)

B.卒逢暴雨(通“猝”突然)

C.公将鼓之(代词、那件事

D.可以一战(介词,凭借)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文的作用。

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大意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  

(5)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地方。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惰暮气归。故善 ,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予•军争篇》)

【注释】①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②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③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④正正:严整。⑤堂堂:壮大的样子。

(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是 故 朝 气 锐 昼 气 惰 暮 气 归

(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既克,公问其故

  

②彼竭我盈

  

③故善用兵者

  

④将军可夺心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4)乙文的中心句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文言文阅读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 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 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俛|遽自放纵,病复作,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管夷吾举于士  

②困于心衡于虑  

③病虽愈  

④四夷俱服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②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译文:  

(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山门圮于河  

②湮于沙上  

③如是再啮  

(2)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

①一老河兵闻之  

②当求之于上流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众服为确论。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  

(5)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其二”的具体内容。

阅读下而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朝”在这里是指  

(2)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