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 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 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俛|遽自放纵,病复作,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管夷吾举于士  

②困于心衡于虑  

③病虽愈        

④四夷俱服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②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译文:  

(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

(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修辞手法及运用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骑,堕而折其髀。人皆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而入胡:
② 其子骑:
③人皆之:
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遽不为福乎?
(2)丁壮者引弦而战。
为什么塞翁“马无故亡而入胡”而不忧,“其马将胡马而归”而不喜,“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而不愁?
在“胡人大入塞”时,其他“丁壮者”奋起反抗而死亡,可他们“父子相保”,你认为他们这是一种福吗?

阅读《李氏之鸠》一文,完成小题。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鸠乃食。
【注】①鸠(jiū):鸟中的一种。②僮婢:僮仆婢女。③贾:做买卖。④易:交换。⑤绐(dài):哄骗。
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⑴释划线的词语。
①过于鹦鹉,甚()
②鸠觉其()
③至贾家,则舍之()
④鸠不食()
⑵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愿以十金易焉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D.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全文后,你认为,鸠鸟身上具有什么美好的美德?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③伏:躲藏。④顾:然而,可是。⑤盈:满,足。 不盈:不满,不足。⑥豕(shǐ):猪。⑦方:才。⑧负:背。⑨乌:哪里,怎么。
【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甲】【乙】两文中划线的词。
①顾无可以死之()
直不能屈( )
③其一坐于前()
④一狼其中( )
(2)与“以吹豕之法吹之”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负之以归 B.不以疾也
C.以刀劈狼首 D.可以为师矣

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两处)
遂 割 破 狼 爪 下 皮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与【乙】文中的狼相比,你觉得【甲】文中的狼缺少点儿什么?请结合相关情节具体分析。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包拯传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选自《宋史选译·包拯传》)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来劝勉
(2)天长县
(3)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4)率取数十倍以权贵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从选文中,你觉得包拯是怎样一个人?(2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出师表(节选)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定,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⑴故临崩寄臣大事也⑵夜忧叹
⑶庶竭驽钝⑷至于斟酌损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一句中的“命”具体指什么?(2分)
结合全文,说说是什么原因让诸葛亮始终坚守“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