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问题。

【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 ,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香炉,排拆水面,林木历历可数。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 ,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登朝 ,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 ,有何可哭?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有删改)

【注】:①委:水流所聚,汇集。②练:白色丝绢。③愀然:形容神色严肃或不愉快。④泫然:水滴下的样子,多指流泪。⑤束发:年纪轻。⑥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至若春和 · 明:   

②而 · 长烟一空:   

③林木 · · 可数:   

④泫然不能 · ·   

⑤左 · · 此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

(3)乙文作者为什么认为滕子京不该靠着岳阳楼栏杆大哭?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描写的是洞庭湖的昼夜之美景,乙文第二段描写的是洞庭湖一日之中的不同景象。

B. 甲文中"把酒临风"与乙文中"取酒共酌"两句,都是古代文人借酒释怀的真实写照。

C. 乙文描写岳阳楼耸立于江湖交汇的地方,楼前正对着君山,楼的景观因水而雄壮,因山而美丽。

D. 乙文作者游岳阳楼时心情是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上午"闲淡",中午"雄快",傍晚"愀然以悲"。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①,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②。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③,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④晏殊。执政莫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加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阙下:殿下。②择胜燕饮:择胜景之处宴饮。③各为燕集:各自饮宴欢会。④批除:御点上任。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值:②执政莫所因:
下列句中的“于”与“荐之于朝廷”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行者休于树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C.苛政猛于虎也 D.余将告于莅事者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2分)
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分)
选文中的晏殊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分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8分)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敝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 多其家  () ②见有筐  ()
而视之  ()④见其浩然无涯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因乞李氏以归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C.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D.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徒 见 其 浩 然 无 涯
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2)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陈涉世家》)
欧阳修儿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絪
刘瞻之先,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yīn。 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⑤起:启发。⑥馔:念zhuàn,食物。
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
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

A.俊辩 B.气义 C.知人 D.幼敏

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古汉语中常有词类活用现象,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功宜为 B.陈涉乃自立为
C.大楚兴,陈胜 D.侯将相宁有种乎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①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②,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③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④周,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盍:何不,表示反问或疑问。②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③爰:于是,这里有“竟然”的意思。④宗:朝奉。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与人佣耕__________  (2) 耕之垄上__________
(3)伯夷、叔齐叩马而(4)伯夷、叔齐之__________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是马也,有千里之能
B.怅恨久/左右欲兵
C.岂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扶苏数谏故
D.及至,西伯/获有所闻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从选文来看,司马迁肯定了陈胜哪些性格特点?他为何称赞伯夷、叔齐为“清士”?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