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④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⑥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②芟(shān):除草。③扃(jiōng):关锁。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⑤饵:吃。⑥忝(tiǎn):玷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绠不可竭 ②三日而后汲视 ③悦人襟灵
(2)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参考】规:①谋划,规划;②典范,榜样;③规劝,谏诤。(《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4)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5)下列两个句子一“叹”一“问”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请简要分析。
①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清白堂记》)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参考】庶几:①或许,可能;②但愿,希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6)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清白堂
【南宋】王十朋
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
【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惧,自将众趣①救火者。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仲尼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哀公曰:“善。”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②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注释】①趣:同“促”,督促。②比降北:等同降敌。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不及以赏()(2)请徒行罚()以下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救火的人都要赏赐,那么不值得把国家赏给他们。 |
B.(如果)救火的人都要赏赐,那么国都不足够用来赏赐他们。 |
C.救火的人尽可能赏赐他们,然而不值得把国都赏赐给他们。 |
D.救火的人尽可能赏赐他们,然而国家不足够用来赏赐他们。 |
文中哀公两次说“善”,前者是同意;后者是同意。
这个故事警示当权者要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上文出自《陈涉世家》,节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汉朝史学家、文学家所作。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选文看,陈胜、吴广为何要花费一番周折“并杀两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赵襄王学御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②于车,人心调③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④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子期,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释】①王子期:战国时期驾车能手,即王良。②安:安稳。③调:协调。④诱道:引导。此处之“道”,同“导”,不作道路解。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1)三易马而三后()(2)而后可以进速致远()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已全教给你了,你在运用这些技术时错了。 |
B.我已经尽力了,你好好驾驭这三匹马就能超过我。 |
C.技术已全教给你了,你好好驾驭这三匹马就能超过我。 |
D.我已经尽力了,但你在运用这些技术过分了。 |
赵襄王“三易马而三后”的根本原因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读了文章后,我们应努力戒除赵襄王身上所暴露的的缺点。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周处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课文选自由南北朝时(人名)所编撰的《》。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同乡人“更相庆”是因为他们以为周处和蛟龙都已死了。 |
B.周处杀虎斩蛟的行为充分体现了他骨子里所具有的英雄侠气。 |
C.本文主要通过“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两件事表现人物个性。 |
D.本文通过周处的事例告诉我们:江山易改,本性也可移。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①。”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释】修衣:添置衣服。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使人往贻邑()(2)足以全其节()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吗? |
B.虽然国君赏赐了我土地,我也不骄傲地待人,(但)我能不害怕吗? |
C.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吗? |
D.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我也不骄傲地待人,(但)我能不害怕吗? |
文中表现曾参生活异常艰苦的一句话是“______”。
从曾参拒绝赏赐的行为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