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出师表(节选)

①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②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

狗猛酒酸

①宋人有酤 酒者,升概 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 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 ,而狗迓 而龁 人, 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②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 ,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注】①酤:卖。②概:这里是"量"的意思。③县:同"悬"。④酤:买酒。⑤迓(yà):迎。⑥龁(hé):咬。⑦胁:受挟制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皆 良实   

②未尝不叹息 痛恨于桓、灵也   

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   

④有道之士怀其术而 以明万乘之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然不售酒酸怪其故

(4)概括甲文①②段的主要内容。

(5)乙文用   写法,通过一个小故事,揭示了君王要"   "的道理。(用甲文中语句回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1)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2),犹当⑦博学审问(3),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4)可得十之五六。 ,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5),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注解】(1)孤陋:学问和见识浅薄。(2)资:资费、费用。(3)审问:详细考究。 审:详细。(4)庶(shu)几:差不多。(5)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益慕圣贤之道()俟其欣悦()人之为学()犹须好学()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既加冠若既不出户 B. 俯身倾耳以请夫以孔子之圣
C. 益慕圣贤之道曾益其所不能. D故余虽愚虽子羔、原宪之贤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甲乙两段文字谈的都是为学之道,所说的道理有何异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语段。
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吁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 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名!”遂去不顾。
(选自王充《论衡.书虚篇》)
[注释]①延陵季子出游:延陵,地名,今江苏武进。季子: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出游:外出游历。②遗金:丢失的金子。③裘:皮衣。④吁:招呼,喊。⑤瞋目拂手:瞪着眼睛,拍打着手。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季子谢之()②遂去不顾()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阅读这则短文后,你是如何评价这位“薪者”的?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文后的问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出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得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
B.舍生取义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也  今为宫室之美
D.二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

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鱼”比喻正义,以“熊掌”比喻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课内文言文阅读 (完成后面的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自以为大有所益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闻: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
C.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于舅家见之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本文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略写的情形。王安石认为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
本文与《孙权劝学》都谈到了学习,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写法和内容方面的不同。

狼子野心
[清]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③患耶?
注:俟(sì):等待。 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有“隐藏”之意。贻(yí):这里是“遗留”的意思。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与家犬杂畜②信不诬哉
指出下面的“其”各指代什么:
(1)竟忘其为狼:(2)将啮其喉:(3)乃杀而取其革: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表现了狼的的特点。
文中划线句子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从主人方面来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