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小组的同学用锌粒与如图1中的硫酸溶液(部分标签被腐蚀)反应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并闻到有刺激性气味,他们对此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粒加入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浓硫酸也可以与锌粒发生反应,但不会生成氢气,也不会生成氧气,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②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一种红色素)溶液褪色。
③浓硫酸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
④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硫,并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
[提出猜想]
甲同学认为:气体可能是H2;
乙同学认为:气体可能是SO2;
丙同学认为:气体还可能是 。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装置(部分夹持器材略去,假设每个能发生的反应都能完全进行)进行探究:
(1)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 ,D处气体发生装置,可选图中的 (填字母序号)
(2)实验开始后,观察到E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 。
(3)H装置的作用是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G装置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证明气体中含有氢气。
[实验结论] 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交流]
(5)锌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为何反应过程中又产生氢气了呢?用文字简述原因 。
(6)锌与浓硫酸、稀硫酸反应都可以生成硫酸锌,如果需要制取硫酸锌,往往选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其优点是 (答案合理即可)

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E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小华同学已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则他还需要选择的装置或仪器有 (填装置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华利用上述收集方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导致其不纯的原因可能是 (任写出一点);
(3)实验室利用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混合制取硫化氢气体,通常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这个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随着人类现代化程度迅速提高,温室气体(CO2)排放日益增加,为降低温室气体含量,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新型的“人造树叶”。假设每1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880g并转化为乙醇(C2H5OH),对应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 C2H5OH+3O2.请回答:
(1)写出该研究的一点意义 。
(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4g CO2,则一升“人造树叶”一天吸收的CO2相当于 棵树吸收的CO2。
(3)1升“人造树叶”工作一个月(按30天计)可得到乙醇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化学老师交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一个任务:测定实验室里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猜想Ⅰ:没变质,全部是 ;
猜想Ⅱ:部分变质,既含有NaOH又含有Na2CO3;
猜想Ⅲ: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
[查阅资料]
i.已知信息:BaCl2+Na2CO3═2NaCl+BaCO3↓
ⅱ.部分盐溶液在常温下的pH如下:
|
稀溶液 |
NaCl |
Na2CO3 |
BaCl2 |
|
pH |
等于7 |
大于7 |
等于7 |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请你与他们一起共同完成,并回答所给问题: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①称取上述氢氧化钠固体样品10.00g溶于50mL水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至过量,充分反应,静置 |
|
说明久置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 |
|
②用 蘸取少量①中充分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在一小块pH试纸上,与 比较,测出pH |
pH=11 |
说明久置固体中,还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
滴加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上述猜想中 (填“猜想Ⅰ”、“猜想Ⅱ”或“猜想Ⅲ”)是正确的。
[拓展]该小组同学为测定出该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继续将上述白色沉淀过滤、洗净、干燥,称得其质量为9.85g,则原试剂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 (假定试剂中无其他杂质,忽略实验损耗)。
[反思]久置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升]能否通过取适量试剂溶于水,然后滴加酚酞的方法作出判断: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A中试管内还需塞上一团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一种方法 。收集氧气可选 (填字母序号)装置;检验氧气是否收满的方法是 。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对应化学方程式为 。通常用 (填“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钠稀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碳。
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CaCO3的含量,取12.5g干燥的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滴加某浓度的稀盐酸,滴加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鸡蛋壳中除CaCO3外的其他成分都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试计算:
(1)产生CO2的质量为 g;
(2)该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