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告可燃冰试采成功,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可燃冰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已探明其他化石燃料总量的2倍;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力比传统的化石燃料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的残渣和废气,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4)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具有很多优势,主要是  (填序号)。

A.储量丰富

B.燃烧值大

C.清洁、无污染

D.易于开采。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海洋中的资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2)仪器②的名称是  ,该仪器的主要作用是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写出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程式  

(4)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

向盛有100g稀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过滤、烘干并称量沉淀的质量。该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滤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计算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

(3)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水杨酸的化学式为C7H6O3,常用于制备阿司匹林。请根据其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水杨酸是由  种元素组成。

(2)一个水杨酸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

(3)水杨酸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4)13.8g水杨酸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是  g。

可燃冰的外观像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②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③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猜想二:  ;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A~E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1)根据题设信息和查阅的资料推测猜想二的物质可能是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证明甲烷燃烧产物中有  ;稍后观察到B、E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  成立。

(3)装置C的作用是  ;实验过程中A、B的装置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反思与交流]

(4)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  中毒。

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1)生活中常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了铁的  性;厨房中的铁锅容易生锈,其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  和水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2)经检测,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中含有铜、锡等金属,某同学为探究铜、锡与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表所示实验(金属片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试管中所用5%的稀盐酸体积相同)。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无明显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慢

实验结论

铁、铜、锡的金属活动顺序由强到弱为  

[查阅资料]锡元素(Sn)的常见化合价是+2价。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实验三的试管中锡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向m克AgNO3、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的质量仍为m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多选)。

A.滤渣中一定有Ag、Cu、Fe

B.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Fe(NO32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