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文帝遣冯唐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曰:"公奈何众辱 我,独无间处 乎?"对曰:"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 士卒,五日一椎牛 ,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尚坐 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文帝说 ,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众辱】当众侮辱。②【间处】私底下。③【飨(xiǎng)】用酒食款待。④【椎牛】杀牛。⑤【坐】定罪。⑥【说】同"悦",愉快。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上自劳军

【劳】:慰问

B.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

C.居无何

【居】:经过

D.使人称谢

【称谢】:道谢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行道之人弗受

B.天子且至/年且九十

C.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乃不知有汉

D.天子为动/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下面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作先叙后议,上片叙写出猎盛况,下片则讨论军情、议论国事。

B.上片首句中"狂"字为全词之眼,既是人物性格,也是全词风格。

C.下片引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企盼得到重用、报效朝廷的愿望。

D.词作选材、语言、情感及人物形象都展现出粗犷豪放的艺术魅力。

(4)下面对《周亚夫军细柳》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不得驱驰""按辔徐行"与前面"直驰入"对比,写出周亚夫治军严明的特点。

B."不拜"与"将以下骑送迎"对比,表现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的性格。

C.文帝"称善者久之"与"群臣皆惊"对比,表现出西汉初年君臣和谐的景象。

D.全文从不同角度,采用对比手法,刻画出一个凛然不可犯的"真将军"形象。

(5)下面对《文帝遣冯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和前文一样,都表现了汉文帝深明大义、有容人之量的品格。

B.故事开头的"怒"体现文帝真性情,结尾的"说"显示文帝大胸襟。

C.文帝责怪冯唐,并不是怪他对自己大不敬,只是怪他说话不分场合。

D.冯唐认为魏尚爱兵善战,却因小错获罪,委婉劝谏文帝要知错能改。

(6)请用三个"/"给《文帝遣冯唐》一文画线处断句。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断句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10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乙】墨者有钜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结合语境解释(甲)文中的“引喻失义”和(乙)文中的“天下之大义也”中的“义”的意思。(2分)
①引喻失义:
②天下之大也义:
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罚
C.王虽为之而令吏弗诛赐:恩赐
D.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道理

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
你的建议: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己爱民
翻译下列句子。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今齐地方千里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1)服:( .)(2)孰:()
(3)私:()(4)间:()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本文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用了什么方法?最后齐国走向了强盛,从整个故事来看,我们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之为众人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也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④终无于天下济: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甲文:
乙文:

文言文阅读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解释文中划线的文言词语。
(1)是:(2)一时: 3)欠伸( 4) 毕备:
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口技表演者构思非常巧妙,请以“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为例予以说明其秒处何在。
文中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属什么描写?其目的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