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如图所示)。
我国能源消耗的70%来自于煤炭。每秒有100吨煤在燃烧,年消耗量超过30亿吨。如果任由煤炭资源在诸多领域利用,将对大气、河流、土地产生污染,温室效应增强。为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我国政府举全国之力,积极倡导并大力发展新的绿色经济。比如:电厂中的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CO2,每年的排放量大约1600万吨,达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这些CO2将不会进入大气。被封存的CO2有许多用途,如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冷藏食物、物品灭火等,以此来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正以超世界一流的目光发展经济,完善环保体制。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任务:
(1)“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 的加剧。
(2)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分离聚集的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分子间隔会 。
(4)将CO2封入蓄水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被封存起来的CO2用于冷藏食物的原理是 。
熟练运用化学原理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得心应手。
(1)自热米饭中的发热剂主要是生石灰,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发热原理 ,自热米饭包装的保鲜膜除了可以阻止食物的水分流失,还能隔绝 ,防止食物腐败;自热米饭中鸡蛋为我们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 ;
(2)在燃气灶上煮汤,若锅底易出现黑色,则需要 (填“调大”或“调小”)炉具的进风口;
(3)炒菜时油锅着火,灭火的方法是 ;
(4)校园里篮球架可采取的防锈措施是 。
学习化学开启了我们认识物质之旅。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探究一]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如图所示,同学们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实验一中的硝酸铵溶解后,溶液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实验二所加试剂及用量如图,将分液漏斗中的水全部加入试管后,立即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此时观察到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由此小明得出"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的结论,你是否同意小明的结论并写出你的理由 。
[探究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如图所示,同学们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D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①为了证明D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向该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的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所用稀盐酸经估算确保过量)
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步骤Ⅱ中所加试剂 。
[探究三]氢氧化钠的应用
(1)实验室中的应用
实验室中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气体是 (填字母)。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氯化氢
d.氧气
吸收上述所选气体,一般不用氢氧化钙溶液,主要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 不同。
(2)工业中的应用
氢氧化钠常用于制造人造丝、造纸、炼油、纺织、印染与橡胶工业。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6%,现有废硫酸4.9t(H 2SO 4的质量分数为20%),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 t。
结合化学方程式中的数据分析:若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请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并简述你的判断理由: 。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下列生活用品主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填字母)。
(2)锂是最轻的金属,是制造电池的理想物质,锂离子电池是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如图 是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锂离子,锂离子的化学符号为 。
(3)沈阳地铁的修建使用了大量的钢铁。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 2O 3)和一氧化碳反应冶炼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氧化铁变成铁时,铁元素化合价的具体变化是 。
(4)金属的应用与金属活动性密切相关。利用下列提供的试剂,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验证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现有试剂:铁片、铜片、硫酸铜溶液、稀硫酸。(金属均已打磨)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
某化学小组初步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变化和获得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
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阴离子/阳离子 |
OH ﹣ |
NO 3 ﹣ |
Cl ﹣ |
SO 4 2 ﹣ |
CO 3 2 ﹣ |
H + |
溶、挥 |
溶、挥 |
溶 |
溶、挥 |
|
K +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 |
Na +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 |
Ca 2+ |
微 |
溶 |
溶 |
微 |
不 |
Cu 2+ |
不 |
溶 |
溶 |
溶 |
﹣﹣ |
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Ⅱ.氢氧化钠的工业制法: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
2NaCl+2H 2O 2NaOH+H 2↑+Cl 2↑
[性质与变化]
(1)上表★处"溶"对应的物质是 。
(2)完成下列物质转化,各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实践与应用]工业上常用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方法生产氢氧化钠
(3)某化工厂计划生产16t氢氧化钠,请计算:
①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②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 t。
(4)工业生产中可制得含NaOH溶质质量分数约为45%的液碱产品,经进一步处理还可以制得固体氢氧化钠产品。请根据已有知识,对"进一步处理"中使用的方法提出设想并简要说明理由。
(5)工业固体氢氧化钠质量指标如图所示,请对产品中的杂质来源作出合理分析。
工业固体氢氧化钠质量指标 (合格品) 氢氧化钠(NaOH)/%≥98.0 碳酸钠(Na 2CO 3)/%≤1.0 氯化钠(NaCl)/%≤0.08 |
碳酸钠: 。
氯化钠: 。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说明:NaHCO 3饱和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他连接装置略)
实验一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 。
(2)用A、C装置制取氧气,所需药品是 。
实验二:制取较纯净的CO 2并探究其性质
[药品准备]将30g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稀释为9%的稀盐酸
(3)计算加入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为1.0g/cm 3)
(4)配制稀盐酸时所需仪器有 (填序号)。
①量筒 ②玻璃棒 ③蒸发皿 ④胶头滴管 ⑤烧杯 ⑥托盘天平
[操作步骤]
步骤一:在A装置中加入足量石灰石,依次连接A、B、C装置,再向A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一段时间后,经检验A、B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净。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步骤二:待A中反应停止后,拆下C装置,再将D装置与A、B连接,关闭活塞K, (补全实验步骤),在D中收集实验所需的较纯净的CO 2。
步骤三:打开活塞K,用一支50mL注射器从D中缓慢抽取20mL CO 2,关闭K,再抽取20mL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溶液,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器的针孔,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 。
[问题交流]步骤一中能充分证明A、B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净的可靠方法是 。
[后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