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一双脚底带有很多胶粒的防滑瑜伽袜,引发了小红的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于是她找来三个挂钩、两块相同的新透明皂A、B和一个弹簧测力计,在家里的水平大理石窗台上做了如图所示的四次探究实验。
(1)她每次都要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透明皂做匀速直线运动,目的是根
据 得出滑到摩擦力的大小。
(2)①②两次实验说明: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实验 ②③,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
(4)小红在窗台上铺了一条毛巾,做了第 ④次实验,对比①④两次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理由是 。
(5)取下挂钩,她还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她找来一只一端削尖的铅笔,如图所示,手拿A、B两块透明皂用力顶住铅笔的两端,观察两块透明皂的表面,得出结论:压力相同时,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她还发现,越用力,笔尾也陷入的越深,说明: 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6)以上科学探究中,共同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法。
(1) 如下图所示,是小丽同学在实验中所测量的数据,现请你填写测量结果:
甲图中这段铅笔的长度应是_______cm; 乙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丙图中天平读数是g。
(2)如图所示,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E、F是两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①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若将AO向ON靠近,则OB________ON.(填“靠近”或“远离”)
②如图乙,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则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_________。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 D.小卡片容易扭转 |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
(1)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动木块,使其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它的示数为N;根据知识可知,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N.
(2)如果在木块上加一个砝码,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这一事实说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有关.
(3) 如果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他由此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他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应该把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才能使天平平衡;
(2)天平平衡后,把小石块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当把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步骤是,直到天平再次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质量是g.
(3)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cm3,
(4)矿石的密度是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