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有一瓶常用无色液体的标签模糊了(如图)。为确定该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NaOH 猜想2:Na 2CO 3猜想3:NaHCO 3猜想4:NaCl
[查阅资料]NaHCO 3溶液显碱性,NaHCO 3溶液不与CaCl 2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小亮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猜想1、3成立、猜想2、4不成立 |
小丽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3mL稀盐酸 |
立即产生气泡 |
猜想 不成立 |
[交流讨论]
(1)同学们一致认为小亮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2)为了确定该无色溶液到底是什么,小强继续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 2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猜想 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另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拓展思考]小丽和小强都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为什么现象不同?
[延伸探究]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向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反应分两步进行:Na 2CO 3+HCl═NaHCO 3+NaCl;NaHCO 3+HCl═NaCl+CO 2↑+H 2O.故出现小强的实验现象。
[应用提升]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若不另加任何试剂要将二者鉴别开,你的鉴别方案是 (写出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 。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 。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 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 ,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写出一条即可)。
向200g Na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滴加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m的值是 g;
(2)原混合溶液中Ba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聊城市某学校2019年实验操作模拟训练的一个题目是:鉴别稀硫酸、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三种无色溶液。小组的同学把标有序号1、2、3的三种溶液分别滴入标有对应序号的三支试管中,向三支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如甲图,鉴别出1号溶液,再向另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如乙图。请回答:
(1)1号试管中是 溶液。
(2)乙图中2号试管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填微粒名称)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把该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液。
[提出问题]除含有酚酞外,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HCl;猜想二:HCl和 ;猜想三:HCl和BaCl2。
[进行实验]①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 正确。
②为了验证该滤液的酸碱性,将一片pH试纸放在干燥的玻璃片上,用 蘸取该滤液,滴到试纸上,立即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pH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读出pH=5。
[交流拓展]2号试管中滤液显酸性,要将该滤液调至中性,可向滤液中加入适量 (填序号)。
A.铁粉 B.氯化钙溶液 C.石灰石
请结合如图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把装置A制取的某气体从装置B的a端通入,B中蜡烛燃烧更旺,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单独作为制取该气体的反应物 (填序号)。
A.NaCl B.KMnO4 C.H2O D.CH4
(3)用装置A、C制取并收集该气体,当装置C中的导管口有气泡 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在收集过程中发现装置A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而装置C中只有少量气泡冒出。你认为实验过程中忘记了什么操作 。
向200g NaCl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滴加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m的值是 g;
(2)原混合溶液中BaCl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