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H2、CO能还原氧化铜外,CH4及其它一些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也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如: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某拓展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省略),分别对有关气体问题进行探究。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探究Ⅰ】对已知气体性质的探究。
(1)将CH4气体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规范实验,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填序号);
①A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②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
③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探究Ⅱ】对气体组成的探究。
(2)气体X可能由H2、CH4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同学们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对其组成进行探究。
①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可证明气体X中含有 ;
②根据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的现象,得出气体X中含有H2的结论,请对此结论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
【探究Ⅲ】对未知气体的探究。
(3)将某火箭燃料X通过如图所示装置,观察到A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C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中导出的气体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已知燃料X是由2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根据现象及信息推断并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验证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并探究其还原产物的组成.
(1)装置及反应原理探究
①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
②说明CO能还原CuO的现象为 .
③上述整套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O的反应.)
(2)产物成分探究
2O)
2O为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
22442O
[提出问题]红色固体含有什么物质?
[猜想假设]假设一:红色固体只含Cu
2O
假设三: .
[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假设,取少量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红色固体部分溶解.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
[数据处理]为进一步确定红色固体的成分,甲、乙两同学分别称取各自实验后的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加到足量稀硫酸中使其充分反应,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剩余红色固体质量如表,请完善表中内容.
实验人员 |
红色固体(g) |
剩余红色固体(g) |
实验结论 |
甲 |
7.2 |
3.2 |
|
乙 |
4.08 |
2.48 |
|
[交流与反思]只要假设合理,方法正确,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就能得出结论.
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1)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除试剂瓶、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 。量取读数时,如图视线角度正确的是 (填序号)。
(2)请根据如图装置或操作回答相关问题。
①选取图2中的序号,表示粗盐提纯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操作B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当 时,应停止加热。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铅蓄电池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构造示意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铅蓄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 (填序号)。
a、机械能 b、热能 c、化学能
22442O,据此可知,铅蓄电池在放电时,溶液的pH不断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如图2是回收废铅蓄电池的一种工艺流程:
①从材料分类角度看,塑料是一类 材料。
543543244242+2HF,反应产物中可用作化肥的物质是 。
③如表是一些金属熔点的数据:
金属 |
锡 |
铅 |
铋 |
镉 |
熔点∕℃ |
231.9 |
327.5 |
271.3 |
320.9 |
日常所用保险丝由铋、铅、锡、镉等金属组成,其熔点约为 (填序号)
A.300﹣320℃
B.230﹣250℃
C.60﹣80℃
D.20﹣40℃
④废硫酸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拟选用如表物质中和后再排放:
物质 |
3 |
2 |
3 |
NaOH |
市场参考价(元/kg ) |
1.8 |
2.0 |
6.5 |
11.5 |
32444,如果要求花最少的钱来中和等质量、等浓度的废硫酸,则应选择 (填序号)。
3 2 3 d、NaOH。
金属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应用广泛.
(1)铜可用来制作导线,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 .
(2)在空气中,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 .
(3)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进行如表实验
实验序号 |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1 |
镁粉和铁粉分别与5%盐酸反应 |
镁粉产生气体快 |
2 |
铁粉和铁片分别与15%盐酸反应 |
铁粉产生气体快 |
3 |
铁片分别与5%盐酸和15%盐酸反应 |
15%盐酸产生气体快 |
由此得出影响金属与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有:
a: b: c:
(4)小明将一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锌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 ABC (填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232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O3+SO2+H2O═2NaHSO3 232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O2═Na2SO3+H2O 。
222转化为有用物质。
22储存或利用,流程如图。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BD ;(填序号)
2零排放
B.该过程只有2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
23OH),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