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ㅤㅤ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ㅤㅤ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臣之妻私臣 ______
②闻寡人之耳者 ______
③时时而间进 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
ㅤㅤ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选自《贞观政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 |
太子承乾数亏礼度/珠可历历数也 |
B. |
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C. |
何宜屡得面折/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D. |
蒙国厚恩/则有去国怀乡 |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太 宗 并 嘉 纳 之 二 人 各 赐 帛 五 百 匹 黄 金 一 斤 以 励 承 乾 之 意
(5)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①我读出了邹忌和孔颖达进谏的原因不同:____________;
②你说的对,他们进谏的原因是不同,我还读出了他们进谏的方式也不同: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焉,曰:“请以此修衣①。”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释】修衣:添置衣服。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使人往贻邑()(2)足以全其节()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吗? |
B.虽然国君赏赐了我土地,我也不骄傲地待人,(但)我能不害怕吗? |
C.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骄色,(但)我能不害怕吗? |
D.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我也不骄傲地待人,(但)我能不害怕吗? |
文中表现曾参生活异常艰苦的一句话是“______”。
从曾参拒绝赏赐的行为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本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层通过类比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B.第二层描写了来客学问渊博和生活怡然自适。 |
C.第三层运用典故与名人名言证明“陋室不陋” |
D.全文借助陋室不陋体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思想。 |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魏文侯燕①饮,皆令诸大夫论己。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至于任座,任座曰:“君不肖君也。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文侯不说,知于颜色。任座趋而出。次及②翟黄,翟黄曰:“君贤君也。臣闻其主贤者,其臣之言直。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文侯喜曰:“可反欤?”翟黄对曰:“奚为不可?臣闻忠臣毕③其忠,而不敢远其死。座殆尚在于门。”翟黄往视之,任座在于门,以君令召之。任座入,文侯下阶而迎之,终座以为上客。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燕:通“宴”,宴请。②次及:依次轮到。③毕:竭尽。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皆令诸大夫论己()(2)文侯不说()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个君王。 |
B.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像个君王。 |
C.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个贤明的君王。 |
D.您得到了中山国,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而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我因此知道您不是个贤明的君王。 |
本文中任座的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 和 两个字。(请用原文回答)
请具体分析一下“或言君仁,或言君义,或言君之智也”这句话对于塑造任座或翟黄形象的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以上语段节选自课文《》,作者是代的林嗣环。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描写口技艺人的摹声由细弱至洪大,由简单至混杂。 |
B.第①段描写宾客信以为真的失态场面,表现其对表演的由衷赞叹。 |
C.第②段虽无一字描写口技艺人的摹声表演,却令读者久久回味。 |
D.选文完整地展现了口技表演“静——动——静”的变化过程。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三人越谷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
选自苏洵《谏论》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有与之临乎渊谷者()(2)顾见猛虎()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那个勇敢的人认为胆怯可耻,一定会跳并且超过它的。 |
B.那个勇敢的人感到羞怯可耻,一定会跳并且能够越过去。 |
C.那个勇敢的人感到羞耻胆怯,一定会跳并且超过它的。 |
D.那个勇敢的人认为胆怯可耻,一定会跳并且能够越过去。 |
那个怯之人,其“越之如康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用三人越谷的故事阐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