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ㅤㅤ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ㅤㅤ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臣之妻私臣 ______
②闻寡人之耳者 ______
③时时而间进 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
ㅤㅤ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选自《贞观政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 |
太子承乾数亏礼度/珠可历历数也 |
B. |
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C. |
何宜屡得面折/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D. |
蒙国厚恩/则有去国怀乡 |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太 宗 并 嘉 纳 之 二 人 各 赐 帛 五 百 匹 黄 金 一 斤 以 励 承 乾 之 意
(5)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①我读出了邹忌和孔颖达进谏的原因不同:____________;
②你说的对,他们进谏的原因是不同,我还读出了他们进谏的方式也不同: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古诗,完成下面题目。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①中,开司马门②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节选自《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
注:①驰道:也称御道,专供天子行车之路。③司马门:即宫门,每门有司马主管,故名。对下面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甚异之奇异 | B.每进见难问诘难 |
C.几为太子者数矣多次 | D.公车令坐死判罪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
A.使各为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B.而植任性而行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C.而又袁氏之甥也辍耕之垄上 |
D.以杨修颇有才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②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结合文章材料,分析曹植为什么最终被废除太子之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抚。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远近称之(2)孤法卿父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者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久而 益 敬。袁公两次问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出师表
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危急存亡之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 B.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C.盖追先帝之殊遇笼盖四野 | D.以塞忠谏之路也不以臣卑鄙[来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从选文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二是“,”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0分)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故不错意也错意:
(2)轻寡人与与: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翻译:
(2)请广于君翻译: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答:
(2)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答:
文言文阅读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分 )
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等死扶苏以数谏故今或闻无罪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天下苦秦久矣。
译文: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译文: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2分)
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