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测定混有少量KCl杂质的明矾KAl(SO42·nH2O的纯度,同时测定n的值,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1)称量样品需用托盘天平,下列有关使用托盘
天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
B、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C、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其他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D、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01克
E、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2)判断已脱水至恒重的方法是(    )
A、长时间加热                    B、两次称量的质量必须一样
C、观察有水蒸气不再冒出          D、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
(3)在加热结束后,冷却固体的操作为                           
(4)A溶液是     (填化学式),判断A溶液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5)通过实验,测得明矾化学式中n值为12,则明矾的纯度为    %。
(已知KAl(SO42·12H2O的式量为474)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钠是活泼的碱金属元素,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完成下列计算:
(1)叠氮化钠(NaN3)受撞击完全分解产生钠和氮气,故可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若产生40.32 L(标准状况下)氮气,至少需要叠氮化钠________g。
(2)钠钾合金可在核反应堆中用作热交换液。5.05 g钠钾合金溶于200 mL水生成0.075 mol氢气。
①计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算并确定该钠钾合金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处理铝土矿并过滤,得到含铝酸钠的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有下列反应:
2NaAlO2+3H2O+CO2=2Al(OH)3↓+Na2CO3
已知通入二氧化碳336 L(标准状况下),生成24 mol Al(OH)3和15 mol Na2CO3,若通入溶液的二氧化碳为112 L(标准状况下),计算生成的Al(OH)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称取不同氢氧化钠样品溶于水,加盐酸中和至pH=7,然后将溶液蒸干得氯化钠晶体,蒸干过程中产品无损失。


氢氧化钠质量(g)
氯化钠质量(g)

2.40
3.51

2.32
2.34

3.48
3.51


上述实验①②③所用氢氧化钠均不含杂质,且实验数据可靠。通过计算,分析和比较上表3组数据,给出结论。

由几种离子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Mg2、Ba2、Cl、NO2-、SO42-、CO32-。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澄清溶液,现取4份100 mL该溶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A
加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B
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
收集到气体1.12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C
加足量BaCl2溶液,对所得沉淀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再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盐酸,然后干燥、称量
第一次称量沉淀质量为6.27 g,第二次称量沉淀质量为2.33 g
D
加少量KMnO4酸性溶液
KMnO4溶液褪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a判断Cl是否存在________(填“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或“不能确定”)。
(2)该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写出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②写出实验d中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及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可不填满):

阴离子符号
物质的量浓度(mol·L-1)







(5)混合物中是否存在K?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碳酸钠是造纸、玻璃、纺织、制革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工业碳酸钠(纯度约98%)中含有Ca2、Mg2、Fe3、Cl和SO42-等杂质,提纯工艺路线如下:

已知碳酸钠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实验室进行“趁热过滤”,可采用的措施是__________(写出1种)。
(4)若“母液”循环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已知: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ΔH1=+532.36 kJ·mol-1
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ΔH2=+473.63 kJ·mol-1
写出Na2CO3·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
GB5461
产品等级
一级
配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
20~50 mg/kg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KIO3+__________KI+__________H2SO4=__________K2SO4+__________I2+__________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
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
c.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步骤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I2+2S2O32-=2I+S4O62-。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逐滴向上述溶液中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 2.0×10-3mol/L 的Na2S2O3溶液10.0 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mol。

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3-+4H+3e=NO↑+2H2O。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
(3)反应中若产生标准状况下11.2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mol。
(4)现称取含有杂质的甲样品(杂质与酸不反应)5.4 g,恰好与100 mL 1.4 mol·L-1的硝酸溶液完全反应,则该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
(5)若1 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