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五柳先生传》,完成后面的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将文中空缺的句子补充完整。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赞美了他 的精神。
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甲】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其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乙】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鲁肃过蒙言议,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有改动)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A.数讨山越 (屡次)君宜顾之(拜访) |
B.遂往诣蒙 (到)肃于是越席就之(接近,靠近) |
C.鲁肃过蒙言议(经过)非复吴下阿蒙(再) |
D.因为肃画五策(谋划)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
下列划线的虚词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以故意待也醒能述以文者 |
B.母哀而舍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C.归以告其母缊袍敝衣处其间 |
D.肃于是越席就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A.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不探寻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
B.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吕将军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有意这样对待他。) |
C.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地步。) |
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读书人分开了几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 |
下面对两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鲁肃对吕蒙原先比较轻视,后来吕蒙出了五个计谋之后,转为尊重和亲近。 |
B.从两段文字看,吕蒙是一个勇而有谋、文武双全、勤奋好学、学而有成的人。 |
C.甲段文字中,吕蒙的母亲要惩罚他的原因是他做了山贼。 |
D.从两段文字看,鲁肃所重视的人才必须既有武略,也有学识。 |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下面对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 B.有一老父衣粗衣(穿着) |
C.能谤讥于市朝(指责) | D.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恰好) |
划线词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苛政猛于虎也 | B.王之蔽甚矣余闻之也久 |
C.位已高而意益下执策而临之 | D.足以治楚亦以塞忠谏之路也 |
下面四个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我的确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
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
C.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人们都来祝贺,只有你来安慰,难道有话要说吗?) |
D.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的人人民就会离开他) |
对文章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两则选文表达的共同主旨是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
B.甲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齐威王敢于纳谏,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大治,民众对齐威王治国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意见越来越少。 |
C.乙文“君瑾守此三者,足以治楚亦!”句中“此三者”的具体内容是:“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
D.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老父”在进言时都采用了婉言劝谏的方式。 |
【文言园】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片段,完成后面题目。
【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战。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成,将以攻宋问:“何以战?” |
B.愿借子杀之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C.义不杀少而杀众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D.吾义固不杀人舍生而取义者也 |
解释划线字词。
(1)请献十金()(2)不可谓知类()
(3)肉食者鄙()(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翻译句子。
(1)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对文意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墨子“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的目的是阻止楚国攻打宋国,体现了墨子“非攻”的主张;“曹刿请见”可以看出曹刿有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精神。 |
B.【乙】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唯一原因。 |
C.墨子“献金”的真正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 |
D.五个“不可谓”从各个角度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无法为自己的行为作任何辩解,从而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 |
同样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子墨子和曹刿各采取了怎样的做法?你赞成他们的做法吗?为什么?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珍贵、光荣、友谊、骄傲”的都是形容词。 |
B.“什么飞了、道理深刻、讲述清楚、风景如画”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相同。 |
C.“他浪费了一个多小时”和“他写了一个多小时”两句中的“一个多小时”在句中都做宾语。 |
D.“这种人工克隆新鱼种的出现,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途径”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出现开辟了途径”。 |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乙】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__________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__
(3)太宗谓房玄龄等曰(4)严闻亮卒__________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C.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D.立闻亮卒/卒获有所闻 |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下列对【甲】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
【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用原文回答)(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