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目前的危机不仅是日本在二战后面对的最大危机,也可以说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危机。”3月29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说出了这样的话……日本首相菅直人几天前就曾表示,已做好“东日本全毁”的最坏打算,而今,他又将危机提升了一个等级……
——2011年4月1目《国际在线》
材料二 受日本大地震及核泄漏的影响,原定4月9日在东京开幕的第24届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将延期举行。依照原定赛程,本届富士通杯全部五轮比赛于4月9—17日在日本东京一次性赛完。
——2011年4月1日《新民晚报》
材料三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时间1日在联合国总部会见记者时表示,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十分的严重”,联合国对此表示极大的担忧。他呼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一起帮助日本应对核泄漏事故。
——2011年4月2日《中国新闻网》
(1)材料一中“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是指什么?联合国对此持何种态度?请运用材料二、三中的有关信息进行解答。
(2)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说:“如果继续战争,无论国体或是国家的将来都会消失,就是母子都会丢掉”。当时,日本所进行的“战争”的性质如何?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
(3)上述日本的两次严重危机都与哪种能源的应用有关?通过日本“目前的危机”,你对这种能源有什么新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危机,是险境和机会并存。政治危机、民族危机、经济危机等伴随着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图片“现” 危机】19世纪中期,面对历史发展的潮流,美国、俄国和日本都出现了社会危机。

(1)根据上面图片再现的历史信息,分别写出三国面临的主要社会危机的具体内容。
【举措“战胜”危机】
(2)面对社会危机,当时的美国、俄国、日本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根据下表,填写①~④空白处内容。


美国
俄国
日本
代表人物

亚历山大二世
明治天皇
主要措施
颁布《宅地法》和

宣布③ 获得人身自由。
提倡④ 大力发展教育。

(3)美国、俄国和日本所采取的上述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某学校准备举办专题展览活动,展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60多年的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有许多展板已完成。请你思考并完成下列版面内容。
(1)展览活动名称
(2)完成下列未完成的版面:
建国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回眸

时间
历史事件
意义
1949年

国家赢得独立。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彻底废除了。
1953年
战争胜利
维护了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3)完成下面图示:

(4)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就,请你举出至少两项。
(5)看完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风雨历程和辉煌成就展板,你有什么感受或启示?(至少2点,2分)

2014年8月15日时抗日战胜胜利69周年纪念日,学校布置同学们利用暑假举办一次“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主题拟定】
(1)为此纪念活动拟写一个标语。(要求要具有健康的情感和价值观)
【历史回眸】
(2)请你举出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一例即可)及为抗击日寇中华民族英勇奋战的两个战例。
【歌曲聆听】
“铁流两万五千里,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苦斗十年锻炼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3)通过歌曲可以判断出这首歌的歌名应该是

A.《新四军军歌》 B.《八路军军歌》
C.《解放军军歌》 D.《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4)“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除了歌词中提到的这次战役,你还知道这支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还参加了哪次大规模战役?这次战役有什么意义?
【感悟分析】
(5)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们一致认为,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总统。李明所在学习小组对这三个总统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追根溯源】
……战争为华盛顿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和威望。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已经成为这个新国家的象征。——《大国堀起》解说词
(1)解说词里的“战争”指什么战争?新国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图说历史】
(2)图1 林肯和图2 罗斯福你更欣赏哪一个美国总统?并说明理由。

【方法运用】
同学们研究完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三个美国总统,为他们的贡献所倾倒,但是围绕着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李明和王成却辩论上了,见图3 。

(3)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哪些方法?

20世纪以来,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世界格局不断发生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战后初期……为了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控制,在美国的操纵下,1949年5月,美国、加拿大和西欧10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摘编于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独立活动。……但是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摘自基辛格1993年的谈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德国军用飞机被肢解”主要是根据哪一条约的规定?该条约是在哪次国际性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是在哪一次国际会议上签订的?通过两次国际性会议,帝国主义国家确立了怎样的国际秩序?
(2)材料二中的“战后”指的是哪次战争后?据材料二内容,美国成立了哪一国际组织?针对这一组织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并导致了哪一政治格局的形成?
(3)材料三中的“新秩序”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发展趋势?“旧秩序”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面对“世界新秩序”,中国应采取怎样的做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