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课外小组的同学将玻璃罩内充满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如图A所示,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该小组同学用注射器从a处抽取气体,测定玻璃罩内气体的成分及其含量。
【查阅资料】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氧气。
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性质相似,其水溶液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且没有气体物质生成。
【实验一】检验玻璃罩内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抽取适量气体,注入石灰水中 |
|
玻璃罩内含有二氧化碳。 |
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二】采用两种方法测定玻璃罩内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方法1:用如图B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前对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小明设计了一种方法,请你帮他完成:打开止水夹,把导管末端浸没在水中, ,若导管内水柱下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将抽取出的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到150 ml的集气瓶中,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
(3)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液体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100 ml。
方法2:用如下图C所示的装置测量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1)抽取150 ml的气体,缓缓地从b处通入装置中;
(2)实验结束后,c处气体的化学式为 ,集气瓶中排出液体的体积约为75 ml,该方法所测得氧气约占气体总体积的 %。
【实验反思】通过对比,该小组同学发现,两种方法所得实验结果差距较大,其中实验结果更准确的是 (填写“方法1”或“方法2”)。36. 10升; 15.8%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黄色固体。某次科技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右图烧杯中,缓慢倒人CO2后发现处于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同时又惊奇的发现棉花燃烧起来。
I.实验过程中“下位的蜡烛先熄灭,上位的后熄灭”的现象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小组同学联想起物质燃烧的相关知识,推理出棉花要燃烧,除了我们已知“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在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燃烧提供上述条件的呢?
【查阅资料】2Na2O2+2CO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会变呈蓝色。
【设计实验】经过讨论后,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按上图装配好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
(2)将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中;
(3)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锥形瓶内,并固定活塞位置;
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在a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C中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
(2)a处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3)D处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
【实验分析】 (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为什么要有此装置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D装置的烧杯内水温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小木条复燃”说明了Na2O2和CO2反应产生了氧气并放出热量;满足了棉花燃烧的条件,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可用(C6Hl0O5)n来表示,试写出纤维素完全燃烧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有下列仪器和高锰酸钾、氯酸钾、石灰石、二氧化锰、稀盐酸五种药品及木块、火柴等实验用品。某化学兴趣小组想利用这些仪器和药品制取一些常见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① _____________。
(2)王明用氯酸钾制取氧气,他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__,(填仪器标号),还需要补充的仪器是_______,此方法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俊要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他已经选用了①和⑤,则他还需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 (填仪器标号);同学们认为仪器⑤也可以用④代替,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一种常见气体是_________。
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填表
实验步骤 |
观察到的现象 |
① 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
|
② 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充分作用。 |
无明显现象 |
③ 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充分作用。 |
结论:金属活动性Al > Fe > Cu
(2) 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
(3)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l > Fe > H >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
(4)小强同学认为要得到Al > Fe > H >Cu的结论,不必做补充实验,只需将小刚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顺序是。
在研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请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
(1)实验①②无明显现象,实验③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和_______(填物质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
(2)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③进入试管的水的体积大约占试管体积的_________。
(3)金属资源储量有限且不能再生,为了保护金属资源,你还有什么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点)
(4) 根据铁生锈的原理和条件,你认为新疆和海南岛的钢铁,哪里的更容易生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选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带序号仪器的名称:
① 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的正确装置组合:_______和_______(填标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该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装置C收集氧气,当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证明已经集满 。
(4)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填序号)。甲烷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若选择用装置C收集,集满后应__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甲烷(CH4)是西气东输的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