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②,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臧否:好坏,善恶请选出下面句子中的“故”与另外三句意义不同的一句( )
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B.故虽有名马 |
C.帝问其故 | D.故时有物外之趣 |
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 )
③宋濂尝与客饮 ( ) ④濂具以实对 (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读完两篇选段,你认为宋濂身上有哪些品质可供你学习?
(二)课外文言文
今有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告之曰(有的人) | B.然后已(这样) |
C.请损之(损毁) | D.斯速已矣(停止 ) |
.翻译句子(2分)
是非君子之道。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⑴故时有物外之趣。()⑵项为之强。()
⑶徐喷以烟。()⑷使之冲烟而飞鸣。().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
句子的意思。
⑴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⑵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善(善于、擅长)用矛 | B.一举而毙(毙命) |
C.遂曳(抓,拿)矛而斗 | 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皆服其能则题名其上 |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 罔不因势象形 |
C.遂曳矛而斗遂与外人间隔 |
D.见必与之决生死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①、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并说说你怎样看待弓手的取胜方式。
古诗文阅读
齐有甄彬者,有器业①。尝以一束苎②,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③,不记录。檀越④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因咏曰:“五月披羊裘负薪,岂拾遗者也?”彬后为郫⑤令,将行,辞太祖。时同列五人,上诫以廉慎。至于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选自刘敞《南北朝杂记》)
【注释】①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② 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③ 遽:匆忙。④ 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的信众。⑤ 郫:pí,地名,今四川境内。、下列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尝以一束苎(曾经) | B.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抵押) |
C.乃能见归(于是,就) | D.五月披羊裘负薪(背) |
、下列划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A.尝以一束苎,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以刀劈狼首 |
B.檀越乃能见归见渔人,乃大惊 |
C.彬后为郫令武陵人捕鱼为业 |
D.辄以金之半仰酬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齐有甄彬者,有器业。
②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甑彬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文中事例,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一)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明日过桃源县,至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袁中道《再游桃花源》).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渔人甚异之 (2)便要还家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欣然规往
(5)桃可千余树 (6)溯源而上 .翻译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乙文对桃花源的描写,与《桃花源记》中的描写,有极为相似之处,请根据提示,填出《桃花源记》中与之相近的句子。
(1)桃可千余树——
(2)花蕊藉地寸余——
(3)溯源而上——.从选文中的描写看,桃花源外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刚好印证了《桃花源记》中的哪一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