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今亡亦死 ( ) (2)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
(3)或以为死 ( ) (4)诸兄奇之 ( )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项是( )
A.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 B.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C.醉翁之意不在酒 | D.辍耕之垄上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⑵此教我先威众耳。
⑶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甲】【乙】两段文字各侧重写了什么?陈胜和马援身上有什么共同精神品质。
书谢御史
吴敏树(清)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汝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①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②屐③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注:①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②筇(qiǒng):竹杖。③屐:登山用的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命卒曳下奴(2)汝敢笞我
(3)假他事削其籍以归(4)先生文章名一时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以中有足乐者 |
B.假他事削其籍以归其真无马耶 |
C.巡城遇之何陋之有 |
D.乃遍游江浙乃密布字印 |
翻译句子。
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选文主要表现了谢御史的什么品格?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阅读《黔之驴》,完成后面问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2)稍近益狎
(3)益习其声。 益: (4)乃去翻译下列句子。
(1)慭慭然,莫相知。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寓言简洁,精炼,往往一字传神,请赏析画线句“窥”的表达效果。
驴子本是无辜的,可最终却被老虎所吃。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有哪些?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耽:极爱好。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哂:讥笑。解释下列划线词(4×1分)
⑴有仙则名()⑵无案牍之劳形()
⑶不营产业 () ⑷欢守志弥固()翻译(2×2分)
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枝:长枝节 |
B.亭亭净植植:种植 |
C.自古人知贵兰贵:尊贵 |
D.平居与萧艾不殊殊:相同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
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⑶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甲】【乙】两文,在做人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解释画线字、词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2)及鲁肃过寻阳()
(3)既更刮目相待()(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下面句子。
(1)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用原文内容填空。
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对比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