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枝:长枝节 B.亭亭净植植:种植
C.自古人知贵兰贵:尊贵 D.平居与萧艾不殊 殊:相同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花清风过
B.濯清涟不妖雪霜凌厉见杀
C.花之隐逸者来岁不改其性
D.同予何人不见是而无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存焉,献公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渠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成拔,得贤之与失贤也。

(节选自《淮南子》,略有增删)

【注】①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②虞君:虞国国君。③荀息:春秋时晋国相国。④渠:濠沟。⑤攻不待冲降而成拔: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冲降,古时兵车。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食不甘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越疆而去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故守不待渠而固

吾义固不杀人

D.得贤之与失贤也

贤于材人远矣

(2)下面各句中的“以”与“晋赂虞君以宝玉骏马”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

B.徐以杓酌油沥之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皆以美于徐公

(3)选文中划线句子会让你联想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    ”两句。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

(5)文段中人物描写着墨不多,形象鲜明。请简要说说下面两个人物的特点。

①虞君:  

②宫之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 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 颜渊退,俄而 以东野毕马 佚闻矣。定公躐 席而起,曰:"趣 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 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 ,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寡人曰

乡:

   

②昔者舜 于使人

工:

   

③然犹策之不已

策: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 告左右

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定公躐席

由是则生 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C.不识吾子何以知

手指不可屈伸,弗 怠(《送东阳马生序》)

D.舜不穷

安陵君 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②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 ,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至揉熟 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图、老氏 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

【注】①[茵褥]被褥。②[脑]书脑,即书的订处。③[揉熟]揉坏。④[浮图、老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忘路 远近

②鸣 而不能通其意

B.① 出,得其船

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C.① 不知有汉

②不可久居, 记之而去

D.①藉 茵褥

②今于欲 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3)选文是司马光训诚儿子的一段话,能体现出司马光对书有着怎样的态度呢?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述,不复得路。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渔人甚

②父 焉,借旁近与之

B.①有良田美池桑竹

予作文以记之

C.①此中人

②卒中往往

D.①便扶 路,处处志之

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⑤穷里:隐蔽的里巷。⑥豫:事先准备。⑦调:治办,办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或夜不寝至旦。  

②广汉将史到家。  

③又素闻广汉名。  

④即开户出。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②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