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吾德馨(只)清涟而不妖(洗涤)
B.无案牍之形(劳累)可爱者甚(多)香远清(更加)
C.出淤泥而不(沾染)亭亭净(笔直)可以素琴(调弄)
D.是陋室(这)陶后有闻(少)不可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文阅读】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说:谈论。③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选自《孔子家语》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①谈笑有鸿儒②无案牍之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④则商也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11.小题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如入芝兰之室”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丹之所藏者赤 B.水陆草木之花
C.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D.左臂挂念珠倚之

[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菊圃记
元结
舂陵俗不种菊。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徘徊旧圃,嗟叹久之。
谁不知菊亦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纵须地趋走,犹宜徙植修养,而忍蹂践至尽,不爱惜乎?呜呼!贤人,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一旦遭人不重爱,如此菊也,悲伤奈何?
于是更为之圃,重畦植之。其地近宴息之堂,吏人不此奔走;近登望之亭,旌旄不此行列。纵参歌妓,菊非可恶之草;使有酒徒,菊为助兴之物。为之作记,以托后人,并录《药经》,列于记后。
【注】①舂陵:地名。②纵须地趋走:就算在人来人往的地方。③宴息之堂:人起居休息的地方。④旌旄: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此处借指官兵。
请用“/”给下面语句划分停顿,每句标一处。
(1)其 地 近 宴 息 之 堂(2) 菊 非 可 恶 之 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前时远致之()(2)再来也()
(3)君子自其身()(4)而忍蹂践尽()
下列加点虚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是更为之圃贤材人远矣 B.近登望无丝竹乱耳
C.菊助兴之物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D.忍蹂践至尽温故知新

翻译下面语句
谁不知菊亦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

作者看到菊花的遭遇后,触发了怎样的感慨?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古文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也;虽有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半。”其此之谓乎?(《学记·虽有嘉肴》)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知其(2)虽有
(3)学半(4)思而不学则
与“不知其善也”的“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之谓乎 B.回也不改
C.人不堪 D.如言(《河中石兽》)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有些同学的理想是将来能成为一位好老师。请根据[甲][乙]两文的有关内容,说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位好老师。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共15分)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丙】邹与鲁讧。邹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慢上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上矣。”(《梁惠王下》)
[注] ①讧:交战。②有司:与下文的“长上”都指官吏。③莫之死:没有百姓为他的长官而死。④疾:憎恶。⑤转:弃尸。⑥曾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心啊,小心啊!你怎样对待百姓,百姓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你。” ⑦反:报复。⑧尤:责备、归罪。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语
(1)民不以封疆之界(2)神弗
(3)小大之(4)诛之,则不可
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上矣。

曹刿所说的“忠之属也” 指用【乙】文原句回答),【丙】文中曾子所说的话,可以用【甲】文中哪些语句来印证?

【甲】采用方式进行说理。【乙】【丙】采用方式体现自己的主张。
三段文字均表现了共同的政治思想,请你结合文章探究一下这种思想。

文言文阅读
扁鹊投石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战国策·秦策》)
注:①扁鹊: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战国时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②秦武王:战国时秦国国君。③示:给……看,④已:停止,病愈的意思。⑤石:古时治病用具,一种针灸用的石针。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1)武王示病( )
(2) 君告扁鹊 ( )
(3)君与知之者之()
(4) 则君一举而国矣 ( )
下面与“扁鹊怒而投其石”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忘操之
B拔山倒树而来
C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D 温故而知新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0
(1)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2)春秋之时,则素湍绿谭。

扁鹊的话一是针对()而言,一是针对()而言。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