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永州八记·小石潭记》)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以其境过清(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
B.乃记之而去广起,夺而杀尉 |
C.俶尔远逝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D.心乐之怅恨久之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本文写作特色之一是情景交融,结合选文简析作者前后心情有何不同。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杜畿传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三国志•魏书•卷十六》,有删改).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少孤,继母苦()之 ②荀彧进()之太祖
③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④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与文中“畿亲见为陈大义”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B.可以为师矣 |
C.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
.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杜畿幼年时死了父亲,因为孝顺继母被推举为官员,后来又被太祖加封为太守。 |
B.在河东执政的时候,杜畿对老百姓实行宽松优惠的政策,对他们之间的诉讼晓以大义,让他们尽量自己解决。 |
C.为了鼓励百姓都勤于农业生产,杜畿命令增加属县里所有孝子、贞妇、顺孙的徭役。 |
D.杜畿认为社会安定、物质富足之后,就要让老百姓习武修文,提高文化素质。 |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⑴至之市()⑵而置之其坐 ()
⑶及反( )⑷遂不得履().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何不试之以足?.结合郑人买履的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感悟。
河南乐羊子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1)羊子尝行路( )(2)还以与妻( )
(3)羊子大惭( )(4)累寸不已 (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盗泉之水”不同的一项是:()
A.楚之习辞者 |
B.何氏之女 |
C.嗟来之食 |
D.心之所向 |
、翻译下列句子
(1)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犯有什么错误 ,请概括写出。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土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请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轻寡人与__________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______
(3)以头抢地耳_________
(4)秦王色挠 _________、下列句子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
B.把安陵君看作是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
C.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原因。 |
、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类的是(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C.皆布衣之士也。 |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
、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是如何进行反击的?
、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2 分 )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注】每:常常。 信然:确实这样。 先主:刘备。 就见:到那里拜访。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枉(wǎng):委屈。 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由是:因此。凡:总共。.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
A.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而智术浅短 |
B.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 |
C.受任于败军之际先主器之 |
D.奉命于危难之间欲信大义于天下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针对甲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