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感悟。读文段,完成练习。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1)请写出表示时间流逝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给“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通过对人物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尤其是加点的句子抓住了伯偌德夫人的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的,并通过对蜡烛的特写,从而有效地渲染了当时_________的气氛,细腻地写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相当有感染力。
(4)假如你是伯诺德夫人,在德国军走后,你想对儿子杰克说:“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按照段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 ):马良用心学画。
第二段( ):马良得到了神笔,并为穷人画画。
第三段( ):马良用神笔画画惩罚大官。
⑵马良为大官画了哪些画,目的是什么?
⑶如果你也有神笔,你想画什么,说说原因。
给这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我仰着头数起来①一②二③三④数呀⑤数呀⑥数到后来就糊涂了⑦
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这段话共写了___⑴___句,后两句是围绕___⑵___来写的,表达了作者___⑶_ _的感情。其中第一句话中___⑷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杨梅的形状来。
按课文内容填空。
⑴聪聪想发明万能胶水,是为了解决哪些问题?
⑵为什么说“小发明家聪聪成功地发明了万能胶水,但是,这种胶水暂时无法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聪聪的想法最终能实现吗?为什么?你能给他提些建议吗?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爸爸是船妈妈是帆
在我还要偎依在父母身旁时,就常常听到这样一首美丽的童谣:“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小小的我驶向金色的彼岸……”那时候,对于这首童谣我感到十分迷惑,十分费解。
刚上学的时候,我家条件不是很好。二年级时,我的小伙伴买了一架古筝,它可神奇啦,手指头在弦上一弹,动人的音符就跳出来。我喜欢极了,上课时,都在想着那架古筝。回家后,我对爸爸妈妈说:“我想买一架古筝。”可是他们却没有做声,只是看着我笑了笑。我想,我家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爸爸妈妈一下不会同意的。吃晚饭的时候,妈妈问我“你有弹好古筝的决心吗?”我赶忙回答:“有!”
从那以后,爸爸妈妈总是把好吃的让给我,他们却不吃;爸爸妈妈穿的衣服也不如别人的爸爸妈妈穿的那样漂亮;爸爸早晨8点工作到下午5点,晚上又去别处当保安;妈妈下班后,回到家就埋头干家务事。爸爸妈妈都是早出晚归,回到家嘴里总是喊着腰疼、背疼。就这样,一年以后我也有了一架神奇的、能跳出动听音符的古筝。
问题:
⑴联系上下文,体会带点的词语"跳"是什么意思?
⑵为了给我买一架古筝,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划出文中有关语句。
⑶“一年以后我也有了一架神奇的、能跳出动听音符的古筝。”面对这架古筝,“我”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请你想像一下,写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