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
秦王使人谓 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⑴伏尸百万 ⑵故不错意也
⑶非士之怒也 ⑷长跪而谢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⑵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唐雎和秦王的斗争方式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
9阅读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2)下车引之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学习这短文能让我们明白为人的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和
“八荣”之一就是要以诚信为荣。你能说出与诚信有关的谚语、成语、格言或故事吗?(至少2个)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二)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下列划线字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翻译下列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明察秋毫
果如鹤唳云端
弃去
逢老媪方磨铁杵短文(一)语言简洁精练,但却又耐人咀嚼,文中“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一句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试结合该句作简要分析。
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短文(二)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阅读《幼时记趣》一文,完成下面题目。(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相同?( )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文章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物外之趣”?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作者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说说“项为之强”这一细节表现出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态?你能从文中再找一个类似“我”当时这种情态的句子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下面小题。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划分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一处)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解释文中划线字。
涉()契()惑()翻译下面句子的含义。
是吾剑之所从坠为何“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对你有何启示?
阅读《三峡》中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良多趣味: ___②沿溯阻绝:
③哀转久绝:④属引凄异: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选出下列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以:不以疾也岁以大穰 |
B.其:飞漱其间恐前后受其敌 |
C.或:或王命急宣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D.之:春冬之时默而识之 |
李白在彼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与本文有很多相似之处,比较后答题。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1)这首诗的景物描写与《三峡》有什么相似之处?
(2)此诗与《三峡》的景物描写的表达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
从作者对三峡“春冬之时”的描写可看出,三峡的景色迷人。但作者结尾却引用了“猿鸣三声泪沾裳”,让人感觉到一丝悲凉。你觉得作者引用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