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8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八分有奇 ②高可二黍许
③神情与苏、黄不属 ④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下列句中加点的“比”与“其两膝相比者”中的“比”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天涯若比邻 | B.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C.无与伦比 | D.比比皆是 |
翻译下列句子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文章末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全文来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阅读《<论语>十则》,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为问中划线句子做出停顿。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罔罔 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____________________。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朋”指什么样的人?谈谈你的理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阅读《童趣》,完成下列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解释下列加线的词。(2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怡然称快( )
(3)作青云白鹤观( ) (4)鞭数十,驱之别院( ) 翻译句子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1)选文作者围绕物外之趣写了童年的三件趣事:、
、
(2)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句子“”;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句子“”。
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论语(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的一部书。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己所不欲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上面四章中,只论学习方法的是______,只论修身做人的是______,既谈学习方法又谈修身做人的是_____。(只填序号)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言文阅读(9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解释下列划线的词的意思(2分)
①期日中()②已去()③引之:()④友人惭()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2分)(标注两处)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 ”和“ ”
两点对答反驳。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3分)翻译下列的句子。(2分)
与儿女讲论文义。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文言文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1)物外之趣(2) 果如鹤唳云端
(3)鞭数十(4)项为之强翻译句子。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以丛草为林。简述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
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句子回答)
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