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过程即充满了残忍的流血战争,又不时碰撞出友好的火花,促进了各族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冲突篇
材料一 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材料二

(2)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次著名的战役?图一战役汉军的领军人物是谁?
和平篇
材料三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3)材料三中的事件是什么?有何意义?
(4)结合材料二、三,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
材料四 爱尔兰作家德尼赛在《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说:“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十八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的了。”
(5)材料中“鞑靼人”是指什么人?他们的回归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融汇篇
材料五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内迁的各族中哪一民族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影响如何?
(7)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一谈如何处理现在的民族关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汉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和商业的繁荣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仔细观察三幅图片,回答问题:(共13分)

(1)图一反映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其中哪一条款体现了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2)图二反映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其中哪一条款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3)图三反映的是哪次战争?这次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其中哪一条款使清政府最终成为“洋人的朝廷”?
(4)从以上战争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不断寻找救国道路,进行艰难曲折的近代化探索。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中国近代化历程
主要特点
相关重大事件
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2)以下是与中国近代化探索相关的图文材料,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

A.②③④①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④②①③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简单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自强、求富——____________一—三民主义——___________
(4)从这些运动中,你得到哪些启示?(言之有理即可)(3分)

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材料四: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郭沫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 。材料二中孔子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2分)
(2)请你将材料三中的人物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顺其自然——()以法治国——()
民贵君轻——()兼爱非攻——()
(3)小明在学习了春秋战国的历史后,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进行了积极的探究。
①学习小组总结了如下的知识结构:

据此,材料四认为春秋战国在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据此请你替小明填出空格处所缺内容。请你根据小明和同学们的探究说明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小明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头绪纷杂,人物众多,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请你帮助小明概括一下春秋战国时期显著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根据以下材料,回忆所学内容,完成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抵抗……商鞅坚持公开颁行的法令,对于违反新法的,坚决依法给予处罚……将新法进行到底,取得了重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2)某班举行了儒家、道家、法家“谏秦王”的历史剧表演,你认为商君会支持哪一学派?
(3)材料二中提到商鞅变法受到旧贵族的反对,最主要是因为他在变法中推行什么措施?
他的变法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措施是什么?
(4)根据材料内容判断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什么?指出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2分)
(5)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的目的达到了没有。请说明理由。
(6)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你认为改革者必须具备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分别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2分)
(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4)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