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故事两则
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飨③。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 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⑥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取材于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鲫: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 ③飨: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斗(shāo dǒu)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斗,小水桶。⑥铛臼(chēng jiù):煮茶用具。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之走:跑 B.自所赠颇不粗劣念:思念,怀念
C.手自烹进手自:亲自用手 D.贵官盏一拱曰执:拿着,握着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A.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B.卷石底出(《小石潭记》)
C.故临崩寄臣大事也(《出师表》)
D.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者乎 (《隆中对》)

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B.山峦为晴雪所洗出(《满井游记》)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佣人把鱼摆在盘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
B.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极力辩解,主人非常生气。
C.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
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官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
⑵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颇欢慰否?”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瓚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瓚。瓚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瓚,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节选自《资治通鉴》)
解释下列加点字
自见其耳②由是往瓚③以为平原相④刘备见而
选出下列与“刘备见而奇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齐之习辞者也 B.中山靖王之后也 C.婴闻之 D.吾欲辱之

翻译下列句子
(1)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2)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瓚。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汉王乃发使使彭越。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 B.令校长斩
C.辍耕垄上,怅恨久之 D.处处志

下列对原文概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彭越出身江洋大盗,却极富军事才能。面对“泽间少年”及其众人,他以“后期者斩”予以约束;以诛最后者一人,来杀一儆百,震慑了这伙亡命之徒。
B.彭越虽是一介武夫,但有勇有谋,在高帝讨伐陈狶时,他按兵不动, 想借机谋反。
C.刘邦既有雄才大略,又很阴险,功臣彭越被诛与韩信被诛都耐人寻味,正如韩信所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D.彭越攻城略地,屡立战功,一生轰轰烈烈,仅仅因汉王征兵未亲自前往就获罪,后又由于吕后进“诛之”言,而遭到夷其宗族的命运。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①诸豪杰相立秦 ( )②遂楚()
③欲自往()④太仆走汉( )
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

误认
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马几何时矣?”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诣丞相府归马。
【注释】 ①卓茂:人名。②公:对人的尊称。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子马几何时矣曰:“月余日矣。”
非公马诣丞相府归马
翻译下面的句子
心知非是,解以与之。
选出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个的一项()

A.茂问之曰 B.解以与之
C.何不试之以足 D.故时有物外之趣

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的品质,表现了“马主”的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0分)
张元传(节选)
张元,年六岁,其祖以夏中热甚,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祖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④。元不能亵⑤露其体于白日之下。”祖异而舍之。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诸小儿竞取而食之。元所得者,送还其主。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是以收而养之。”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注释】①谦谨:谦虚谨慎。②微:稍微,稍稍。③释典:释,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释典,佛教的典籍。④亵:指家居所穿的便服。⑤亵:轻慢,亲近而不庄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元固不肯() (2) 祖其贪戏()
(3)诸小儿竞取而之() (4)遂焉()
下列各句中的“以”与“其祖以夏中热甚”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乃杖击其头 B.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C.吾欲辱之,何 D.旬日子方皆尽,岁大穰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衣以盖形,为覆其亵。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不见长安
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②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注:①晋明帝:司马绍 ②元帝:司马睿 ③洛下:洛阳,西晋都城 ④居然:显然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潸然流涕涕(2)元帝异之异
(3)更重问之更(4)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尔
下列与“何以致泣”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辱之,何以也 B.何以都不闻消息
C.一儿以日始出时远 D.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
听了“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回答,元帝会有什么反应?请想象并加以描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