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人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人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人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右图)。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 。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
(3)蚯蚓在土壤中活动有很多好处,体现在 。(列举一例)
(4)在本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是 。
(5)请仿照上述实验,设计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作出假设: 。
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定了以下实验方案。
第一步: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氢氧化钠溶液,密封不漏气。(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第二步: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一昼夜。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第四步:取一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
第五步:加热一段时间后,取出叶片,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滴几滴碘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生成的蓝色出现。
请根据该同学制定的实验方案,回答:
(1)该实验方案中有几处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2)对修改后的方案做分析,若实验结论为:二氧化碳不影响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则实验结果是。
(3)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还有,它在植物体内是通过运输的。
科学家在研究结核病时,利用小白鼠作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作答:
组别 |
第一次处理 |
第二次处理 |
||
方法 |
结果 |
方法 |
结果 |
|
甲组小白鼠 |
注射脱毒结核杆菌 |
没有患结核病 |
注射强毒结核杆菌 |
没有患结核病 |
乙组小白鼠 |
不注射脱毒结核杆菌 |
没有患结核病 |
注射强毒结核杆菌 |
患结核病 |
(1)实验中用到的强毒结核杆菌在传染病中属于,它与小白鼠肌肉细胞相比,最显著的特征是。
(2)分析实验,请解释甲组小白鼠第二次处理后没有患病的原因。
(3)假设甲组小白鼠注射脱毒结核杆菌后,第二天注射强毒结核杆菌,会怎样?为什么?
实验题
炭疽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下图是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研究炭疽病的试验流程。
第一次注射 |
第二次注射(10天后) |
|
A组 |
注射毒性已减弱的炭疽病疫苗(10天后健康生活) |
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毒(10天后健康生活) |
B组 |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0天后健康生活) |
注射毒性极强的炭疽病毒(10天后全部死亡) |
请回答有关问题
(1)给A组绵羊注射炭疽病疫苗后,绵羊体内的淋巴组织就产生相应的 ________ 其作用是_________与_______结合,消灭病毒。
(2)B组绵羊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3)实验中A组绵羊在第二次注射后全部正常生活,这种免疫叫______免疫,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将20只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A组饲喂少量甲状腺激素,蝌蚪的个体发育变化迅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变成了一群小型青蛙,而不饲喂甲状腺激素的B组蝌蚪则按常规发育。
(1)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在本实验中B组实验起到_________作用。
(2)如果要进一步说明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你认为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留心观察,你会发现不同环境中的青蛙的体色是不同的,但都与其周围的环境基本一致。这说明生物与环境是____________的。
(4)在某偏僻山区的小溪里有许多大型的蝌蚪,但周围青蛙较少,同时发现当地居民大脖子病的发病率较高,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的婴幼儿患_______症的可能性较大。根据遗传学的原理推断,这种症状能否遗传给下一代?____________ 。
(每空1分,共4分)有人用体重相同、发育正常的四只雄性小白鼠做实验,测得四只鼠体内几种激素的含量如下表(单位“mg/100 mL”):
A鼠 |
B鼠 |
C鼠 |
D鼠 |
|
雄性激素 |
4 |
3.8 |
3.6 |
0.8 |
甲状腺激素 |
3 |
0 |
2.8 |
3 |
生长激素 |
6 |
5.8 |
0.1 |
5.5 |
(1)B鼠被切除了,C鼠被切除了,D鼠被切除了。
(2)A鼠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