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桃花源记》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

C.咸来问讯

咸:都

D.欣然规往

规:计划

(2)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省略句式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蒙以军中多务辞:
②即刮目相待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有何用意?

阅读( 一)《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2分)
可爱者甚( )晋陶渊明爱菊()
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按课文填空。4分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2)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2分
答: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⑥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⑧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⑨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①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②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⑴不亦⑵学而不
⑶犹失之⑷吾三省吾身
下列各组加点的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不愠/跪拾之归 B.我如浮云/其一犬坐
C.有朋远方来/其剑舟中坠于水 D.择其善者而从/春冬

翻译下列句子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第⑤则讲颜回面对穷困清苦的生活,不改其乐,这种生活态度与其余八则《论语》中的哪一则阐述的意思相同?请写出原句。
司马迁在《孔子世家赞》中这样称赞孔子:“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尊崇、推崇)之。”你认为“学者宗之”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段前三则简要地说一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杨震拒礼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①。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②之,举茂才③,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选自《后汉书·杨震传》,有删改)
【注释】①穷究:深究到底。②辟:征召。③茂才: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当郡之:(2)茂才举:
(3)至夜怀金十斤以震遗:(4)不受私谒: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句子的意思。
(1)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2)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3)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由选文可以看出杨震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选文分析。

阅读《公输》,完成小题。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对“吾义固不杀人”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我坚持道义,向来不肯杀人。 B.我坚持人道,自然不肯杀人。
C.我讲义气,向来不肯杀人。 D.我讲人道,一定不肯杀人。

下面句子中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A.荆之地方五千里。 B.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D.虽杀臣,不能绝也。

对选文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选文写墨子机智勇敢地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其“非攻”的政治主张。
C.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人不义的境地,于是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墨子在劝说楚王时,极言楚国之辽阔富有,宋国之狭小贫乏,意在满足楚王的虚荣心,并表明攻打宋国之不明智。

对本文的写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公输》一文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
B.墨子为了达到阻止战争发生的目的,先后劝说公输盘和楚王,并均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使二人理屈词穷,主动放弃了攻宋的计划。
C.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D.《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