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贞观十三年,太宗①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②,若斯须③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④,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②相继:指持续不断。③斯须:片刻。④资身:指保养身子。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林 深 则 鸟 栖 水 广 则 鱼 游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
(3)本文设喻说理,请结合选文内容阐述太宗所讲道理。
阅读短文,回答题。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太牢:古代祭祀对牛、羊、豕(shi,猪)三具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①次定州()②及大军回次柳城()
③死无所恨()④有从卒一人病()下列各句中与“归家以言其父母”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以王命聚之 |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
C.醒能述以文者 | D.属予作文以记之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是 以 将 士 莫 不 欣 然 愿 从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文章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君王?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线的词语。
①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见晖()
③堪卒()④子孙窃怪之()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以妻子托朱生
A.可以为师矣 | B.吾欲辱之,何以也 | C.岁以大穰 | D.以虫草为林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晖 闻 其 妻 子 贫 困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两个文言段落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解释选文中加线的字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以物喜 或夜昏怠 用“/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读了有关范仲淹的两篇短文,你有哪些感想?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著翅人
韩果①破敌②于北山。其地山高路险,人迹不到,虽飞鸟不能过。果冒险深入,敌人疑将军从天而下,因呼曰“著翅人③”。周太祖④闻之,笑曰:“著翅人之名,不减飞将军⑤。”
〖注〗①韩果:后周名将。②敌:指稽胡,匈奴部落的一支。③著翅人:长翅膀的人。④周太祖:五代十国时后周皇帝,名郭威。⑤飞将军:指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人称“飞将军”。解释划线的词语。
著翅之名()周太祖闻之()破敌于北山()翻译下面语句。
其地山高路险,人迹不到,虽飞鸟不能过。敌人为什么称韩果为“著翅人”?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小信未孚( )②小大之狱( )③公将鼓之( )翻译下列语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第一节中哪些语句最能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的精神?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的什么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