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在 中, , , ,点D为AB的中点,线段 上有一动点E,连接DE,作DA关于直线DE的对称图形,得到 ,过点F作 于点G.设A、E两点间的距离为 , 两点间的距离为
小军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因变量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军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列表:如表的已知数据是根据A,E两点间的距离x进行取点、画图、测量,分别得到了x与y的几组对应值:
x/cm |
0 |
0.51 |
1.03 |
1.41 |
1.50 |
1.75 |
2.20 |
2.68 |
3.00 |
3.61 |
4.10 |
4.74 |
5.00 |
y/cm |
0 |
0.94 |
1.91 |
2.49 |
|
2.84 |
3.00 |
2.84 |
2.60 |
2.00 |
1.50 |
0.90 |
0.68 |
请你通过计算补全表格;
(2)描点、连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如图2),描出表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 ,并画出y关于x的图象;
(3)探究性质:随着x值的不断增大,y的值是怎样变化的? ;
(4)解决问题:当 时,FG的长度大约是 cm(保留两位小数).
(年辽宁本溪14分)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抛物线经过A、B两点,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连接B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C的坐标;
(2)点M在抛物线上,连接MB,当∠MBA+∠CBO=45°时,求点M的坐标;
(3)点P从点C出发,沿线段CA由C向A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线段BC由B向C运动,P、Q的运动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Q点到达C点时,P、Q同时停止运动,试问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D,使P、Q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以C、D、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年湖南岳阳10分)如图,抛物线经过点A(1,0),B(5,0),C(0,)三点,设点E(x,y)是抛物线上一动点,且在x轴下方,四边形OEBF是以OB为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点E(x,y)运动时,试求平行四边形OEBF的面积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面积S的最大值?
(3)是否存在这样的点E,使平行四边形OEBF为正方形?若存在,求E点,F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年湖北天门学业12分)如图,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A(0,﹣3),B(),对称轴为直线
,点P是抛物线上的一动点,过点P分别作PM⊥x轴于点M,PN⊥y轴于点N,在四边形PMON上分别截取PC=
MP,MD=
OM,OE=
ON,NF=
NP.
(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证:以C、D、E、F为顶点的四边形CDEF是平行四边形;
(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四边形CDEF为矩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大兴安岭地区、黑河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R△AOB的两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A<OB),且OA、OB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4x+48=0的两个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D交AB于点C,交x轴于点D,点P是直线CD上一个动点,点Q是直线AB上一个动点.
(1)求A、B两点的坐标;
(2)求直线CD的解析式;
(3)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M,使以点C、P、Q、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且该正方形的边长为AB长?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年黑龙江牡丹江10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直线CD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C,D,AB与CD相交于点E,线段OA,OC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2﹣18x+72=0的两根(OA>OC),BE=5,tan∠ABO=.
(1)求点A,C的坐标;
(2)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E,求k的值;
(3)若点P在坐标轴上,在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Q,使以点C,E,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写出满足条件的点Q的个数,并直接写出位于x轴下方的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